听《爱中管教》语凡课收获之二
1、要求与需求。要求:“孩子,别再玩游戏了!” 需求:“您这样一直晚上出去玩游戏,让妈妈好担心!”“妈妈每天这么担心,你体会到了吗?妈妈也想好好的睡上一觉。”妈妈的需求,靠孩子来填充,表明他在帮妈妈。
你不能这样对我!–→我需要你……样对我!
2、通过自身感受去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我们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没有目标,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待在家里,连做饭的动力都没有,你能在家待几天,那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子?明白自己的内心,才会理解孩子的感觉!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没日没夜打游戏,但你能否看到孩子的痛苦?
3、 我们的婚姻状态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婚姻状态!男人和女人吵完架的冷战,可能会导致将来儿子不会哄女朋友,他不懂得怎样处理和对方的矛盾,他可能会认为男人解决问题应该这样!女人对男人的挑剔会导致女儿将来也会这么挑剔老公,她认为女人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公!
反观自己家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妈妈对爸爸比较挑剔,我现在也犯这样的毛病,爱挑剔,虽然不会记在心里,但还是影响到了家里的氛围。
3、不要每次批评总和学习连在一起,让孩子认为学习是痛苦的。等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不与学习连在一起,那么孩子就不讨厌学习了!
4、 孩子说到做不到。孩子是与自己承诺,不是给你承诺。与约定有区别的!
5、矛盾是用来面对的而不是避免的!
每一次犯错都是锻炼孩子的机会,千万不要避免犯错。越害怕就越不敢面对。遇到问题就去面对它,接受它,消化它!孩子犯错很正常,只要我们去面对它不就了吗!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应对方式,比如:消极、懈怠,冷战。
如果孩子说“我害怕失败”,愚蠢的父母会说“不会的,一定会成功的!”明明不可能的事情,你这么说只能自欺欺人。你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害怕面对失败”,“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呢?”
案例1、孩子迟到,让你给老师打电话。
“孩子,你这么着急,妈妈非常理解。”
“妈妈认为你打更合适”
“怕老师批评。”
“孩子,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自己给老师说呢?”
“老师批评你,不是因为你迟到,而是迟到了没跟老师一个交代。”
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和老师交流:
“老师,不好意思,我今天迟到了。不管什么原因。请你放心,我以后一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堵车,我以后早出门十分钟,如果是闹钟没有叫醒我,我再买一个大闹钟)。”(说出解决的方案)
案例2: 妈妈和孩子发生言语冲突。
事后妈妈对孩子说“妈妈刚才对你发脾气,很抱歉,其实我心里也不舒服,不管你做了什么,都不应该用激烈的情绪应对你。”
妈妈道歉的只是不应该有严重的过激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