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了昨天等开门的教训,今天早上慢慢腾腾的磨蹭到8点半才出门,坐58路车直接到青羊宫门口,门票10元。说实在的我对于各类庙观的兴趣不大,了解也甚少,不过既然来了不妨一看。青羊宫里人比较少,进入青羊宫看到的两只好像是青铜的羊雕像比较特别,一只是双角的一只是独角的,雕像旁边的介绍中说这两个雕像有不同的来历。在这里见到了很多道教中的人物,不过我知道的也就是八仙、慈航真人(男相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些,还基本都是看西游记认识的,有一点比较疑惑:怎么在青羊宫里既看到道士又看到道姑呢?问老公,答曰:“可能是允许的吧?要不孙不二和马钰怎么能都在全真教做师兄妹呢?”(⊙o⊙)…这好像也说得通。
青羊宫主殿的侧面有一个二仙庵,供奉的是吕洞宾和韩湘子。从主殿通往二仙庵的小路上竟然意外发现一个露天大茶馆,一大早的已经有一些老人在围桌品茶闲聊,老成都的闲散也略见一斑了。
从青羊宫出来坐34专线到抚琴小区下车,往回走一点拐到永陵路后直走就到了永陵。由于修缮原因,目前只有永陵地宫对外开放,门票20元,不过家长带孩子的,孩子免票。永陵看着比刘备的昭烈皇帝墓过瘾多了,毕竟看到的不只是个大土包,二十四乐伎、十二神将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还有墓主人——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坐像,从雕像来看王建也算是天庭饱满地颌方圆,颇具帝王风范。看到永陵发掘经过的介绍才得知,永陵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都铁路局挖掘防空洞时发现的,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够顺利发掘并保存至今也是颇不容易的啊。可惜永陵内禁止拍照,也就无法留下那些稀世国宝的影像了,只能在地宫外的墓道上拍了几张照片。
从永陵出来前往文殊院的过程中出了点小波折,按照昨晚在百度地图上搜的路线走来走去找不到“营门口立交桥南站”,只好重新用手机定位走到了西月城街站,坐7路车到江汉路东,下车后沿江汉路前行再左转到人民路继续走就可以看到文殊院的指示牌了。
文殊院比青羊宫香火鼎盛得多,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从一进门上香开始就排队,到了一个庭院里有扇铁门上面有个金“福”字,等着去摸那个福字的人更是排成长蛇阵。唉,同样是宗教,差距咋就这么大?
仔细观察了一下排队去摸福字的人,发现还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仪式:第一步,三鞠躬;第二步,走上前双手按笔顺描摹铁门上的那个“福”字;第三步,双手从头到脚把自己摸个遍,也有人简化一些,只摸摸自己的脑袋,我见到最复杂的一哥们,从头发梢摸到了脚后跟。本人对此颇不以为然,真要是如此诚心礼佛,估计早就“和”“ 谐”了。信仰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用来澄净心灵和约束行为的东西,而是被当做救命稻草来庇护自己的种种贪欲和恶行的,礼佛是为了让佛保佑自己、帮助自己获取利益,如此功利难怪佛也经常不显灵呢!
去文殊院的路上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坐在路边乞讨,穿着冲锋衣、牛仔裤,背着双肩背包,脚上是一双雪地靴,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我真的很饿,求好心人施舍8元钱吃顿饭凑点车钱”。等我们回程的时候,发现那个女孩换成了一个年纪相仿的男孩,双肩背包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登山包,纸没有了,不过同样内容的字被写在地上,金额从8元降到了7元,这是换班了?又走几步,看到一位30岁左右的小伙子也在乞讨,也是类似一身驴友装备,也是类似的乞讨内容,我感叹:怎么驴友都混成乞丐了?LG说:可能现在的驴友都流行Part-time乞丐吧。
按照百度地图的指示,从地铁一号线文殊院站坐了2站到达天府广场站,本来应该走到槐树街西站坐30路到宽窄巷子,但是走到西御街时发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路都是单行路,只看到反向的30路车,找到一个公交站发现上面贴了一溜告示,内容都是因市政施工公交站点调整,无奈之下只好打车到了宽窄巷子。
步入宽窄巷子让我想到了上海的新天地和南京的1942,但是与新天地的极尽奢华和1942的颓废没落相比,宽窄巷子更为随和亲民,可惜今天人实在太多了,试拍了几张照片全是人脑袋,只好放弃。不出所料地找到了星巴克,但是出乎意料地发现人是前所未有的多,点单的队伍排到了门口,去洗手间的队伍堵住了店内通道,在里面消磨了一个多小时,高热量的Venti装咖啡和点心充当了午饭。从星巴克出来继续逛完了宽窄巷子,一直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于是决定打道回府,等过几天公众假期结束时再挑一个工作日来看看。
两天逛下来,发现成都的确无愧于“中国最闲的城市” 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