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偶遇了前同事,丹。我们便聊了起来。
无意中,聊到我们一个共同的前同事。前同事和丹比较熟,所以关于旧同事的话题基本上都是丹述说,我是倾听者。下面我们简称共同的前同事为萍。
萍在公司就职的时候,她就职工艺部。大家对她的印象是“怨妇”形象。对什么事,做什么事,不管多或少,不管好与坏,都会先抱怨一通,然后再不情不愿中去干这件事。
同事们一开始都很好奇同时也抱有同情心,这是她本职的工作,她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刚开始还有同事安慰下她,久而久之,同事们都习惯了,不再理会她的抱怨。
有一次,我有一个工艺在生产的过程中改动了做法,价格与供应商一直谈不下来。但眼看就要出货了,就一直在那疆坚着,大家都不肯退让一部。没办法我只能向工艺部的同事求助,希望能通过他们的协调把价格谈下来。因为他们在这块领域是专业的,比我们更有说服力。
公司的流程,工艺部只完成前期的开发及定好价格,移交给生产部后就算完事。但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是要帮忙协调的。
萍是负责这一块的,我找到了萍,跟她说明了情况。她听后,马上就不乐了,先把怨了一通,然后说“这个是你们生产部的事,我们不参与。”一听这话我就来火了,马上怼回去“什么叫作我们生产部的事,大的方向,我们是一个公司的,一个共同体,出发点都是为公司。小方向,这个是工艺问题,在生产中出现问题,你们是需要帮忙协调的。”她马上耍懒说:”这事反正我不理,你们爱怎样就怎样。“然后直接挂了我的电话。留意我一个人,对着座机,硬生生的说不出半句话来,无言以对。
听丹说,萍自小父母就离婚了,她跟随了爸爸,爸爸外出工作,妈妈远走他方。留下她一个人自小跟奶奶一起长大。她跟奶奶的生活过的并不好,因爸爸很少回家,也只是偶尔拿几百块钱回来,甚至有时候几个月都不给一次。
奶奶靠着捡废品,卖一些零碎钱,支撑着她们俩的温饱。所以萍跟奶奶的生活非常艰难,有时候会吃了上顿就会没了下顿。萍自小就营养不良,在长身体的时候没有多少吃的,所以个子一直长不高。
如果不是邻居们偶尔的接济,估计她们的生活会更艰苦,会过不下去。为了生活萍十几岁就出来打工。
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现在的她。时常抱怨,抱怨生活对她不好,遇事除了抱怨还是抱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要是我有个好家庭,自小有个好的生活环境,我现在的生活肯定不是这样的,会比现在好一千倍一万倍。说完她自己都在叹息。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不一样,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每个人的生活会有千姿百态,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活法。
不管生活坏成什么样子,这并不能成为借口,将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它,不负责,不承担,哪怕是自己改写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