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母亲打电话,说让帮忙买个药膏。
之前她在抖音里看到别人在推销这个产品,说的神乎其神。
可是别人始终拿着产品在晃,她看不清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治疗她那些手疼脚疼关节疼的药膏。
只有这些信息,自然买不到她想要的产品,赶巧大姨最近刷抖音的时候,也看到了这种药膏,不一样的东西,但是疗效一样,说是董哥推荐的苗膏。
我立马去抖音看了下,根本找不到她俩说的这些药膏,自然有苗膏,但没有所谓的“董哥”。
抖音里的东西参差不齐,所以我就去药店看了下,到了店里,店员推荐用云南白药,说效果非常好。
我当时还存有疑虑,因为母亲一再说的是药膏,这个云南白药是喷的,两者使用方法相差还挺大,但是店员一再保证这个肯定好用。
想着是大品牌,果断买了这个,又给母亲去电话,想问下钙片是否吃完了?结果一如既往打不通,因为母亲一直没有带手机的习惯。想着都是要用的,就直接付款买了。
结果等到晚上八点多,母亲回了电话,一听说我买了云南白药,连连否定,说这个一定用也没有,还有点生气我买不到她说的那些药膏。
我不得不再三解释,每个人刷到的抖音不一样,我平时刷不到他们老年人喜欢看的内容,虽然搜到一些药膏,但是并不确定哪个是她说的。
母亲继续絮叨,最后我也有点不高兴了,花了几百块钱,还弄一肚子埋怨,我说:“要不你就先用着,真没效果,我再重新买药膏,要不这个就不寄给你了,我留着自己用。”虽然我也没啥用,因为我疼都是靠忍。
母亲还是让我先寄过去。
挂完电话,我也生气,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压抑的日子。
以前老公就喜欢问我,说我怎么不给母亲打电话?经常提醒我要多给母亲打电话,可是一方面我不爱聊天,另一方面,每次打电话的结果都是不开心,自然就更不想打电话。
上学的时候,母亲的嘱咐是“你要省钱,省点花……你小妹不听话,你说说她……你小弟不想上学,你说说他……”
毕业后,母亲的电话内容是“你表哥表弟/堂哥堂弟……在干啥干啥,挣了多少多少钱,谁谁家的谁谁,给家里买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
结婚后的日常“XX家的闺女给娘家花了多少钱,兄弟结婚,给送了一套房,或者一辆车等等……”
总之别人都很优秀,我们都很失败,没能给她盖大别墅,没能送小弟一套房。直到很多年后,有一次她又在夸奖别人家的女儿时,被小弟说了一顿,才减少了这方面的输出。
对了,中间还穿插着她受的委屈,跟父亲那边亲戚的不和等等负能量,每次听完,偶尔会斗志满满,因为母亲过的那么苦,我凭啥不努力,大部分时候都是“活着有啥意思?”
渐渐地就不更想打电话了。
我也不爱回娘家,因为回去后,亲戚们的话术基本接近,他们自以为是的关心,只想让我远离。
我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装不下那么多的委屈,也学不会敷衍回答亲戚的“关心”,索性就少回去吧,还是遵循我的“眼不见为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