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苏州城里有一个富贵人家,三代单传。这户人家有一个孙子,已经十二岁了,老太太还是拿他当做心头肉。
一天,来了一个老和尚,到这家门口化缘。老太太问道:“你化钱,还是化粮?”老和尚说:“一不化钱,二不化粮。”老太太问:“那你化什么?”老和尚说:“我要化你的孙子。”老太太听到这话,吓得不得了,急忙说:“老师父,我家三代单传,就这一个孙子,请老师父开开恩吧。”老和尚说:“不行,你要不给,你家在十八天内,必遭大灾大难。”老太太听了这话,知道不给不行了,就哭着说:“孙子给你带去以后,求你一定不要给他罪受,你们庙坏了,我们给你修,衣服破了,我们给你补。”和尚点点头没有说话,便把小孩带走了。
一日两,两日三,老太太实在想孙子了,就到庙上去看望。老太太来到庙里,看到孙子挑水、劈柴样样干,百般受苦,心疼死了。直想把孙子带回家,可是为了免除大灾大难,最后只好自己一人回家了。
一天,老和尚把这小孩找来,对他说:“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我赐你个法名叫法海。我给你十四两银子,你可以去云游天下,明天就走吧。要记住,这钱不到要紧关口不许乱花。”
第二天一大早,法海和尚就动身了。这一天,他来到了镇江江口。朝江心一望,望到江心有一座小山,他很想到上边玩玩,于是便找来一个划船的。法海说:“我要到江里这个小山上玩一玩,请你把我送过去。”
船老大一听,吓得连忙摆手说不送。法海问:“为什么?”船老大说:“那山去不得,山上不知去了多少人,都有去无回。”法海和尚一听这话说:“那我还非去不可了。”船老大看他执意要去,就说:“你要真想去,那你给我十四两银子。”法海一听十四两银子,心想:师父让这十四两银子在紧要关口用的,看来这也算紧要关口吧!他就把十四两银子都给了船老大。船老大接过银子说:“我把你送到山前,船不能靠岸,你要跳下去。”法海和尚同意了。船离山前还有几尺远时,法海和尚就跳了下去。船老大急忙掉转船头没命的把船划走了。
法海和尚慢慢向山上爬去,不多时,爬到山顶。他直起腰来一望,可不得了。只见无大不大的一条蟒蛇,嘴张得有拐磨桶口那么大(拐磨桶,过去农村手工磨稀饭糊糊时用的一种圆形木桶,直径大约在一米左右),阴森森地望着法海和尚。他心想这下没命了,两手慌忙作揖道:“大师父,我的命就交给你了。”说来也怪,大蟒蛇望了他一会,然后把嘴一合,就摇着尾巴游走了。
法海和尚跟在大蟒蛇后面,来到山脚下的一个山洞里。进去一看,里面有一大堆金光耀眼的什么东西。法海和尚拿了一小块,觉得很重,砸了砸,哟,是金子。他再找大蟒蛇,怎么也找不到了。他走出洞口,看到江心不远的水里有几条渔船,他就大声喊道:“逮鱼的,你们行个方便,把我送上岸。”有一位打鱼的听见了,忙说:“你这个害人的东西,又变成人来骗我们了。”这时,那位送过法海和尚的船老大说:“啊,小和尚,你没有死啊!我再来送你到岸上去。”
法海上船以后,说要找当地当官的,有点事情要商量一下。船到岸,船老大陪他找到地方官。法海和尚说:“我在山里看见了一堆金子,请你找个地方,给我盛盛。”地方官说:“我这里正好有三间空屋,留给你用吧。”法海和尚又叫船老大找来两条大船,来到山前,船上人都不敢上去,法海说:“不用怕,我来带路。”他自己走在前面,进了洞里。船上人都进洞一看,洞里真的有很多很多金子,就拾的拾,搬的搬,一起运到岸上,放在空屋里。一共运了四船,三间屋都盛满了,洞里的金子也就没有了。
上岸后,地方官问法海和尚:“这金子准备运到哪座寺院,我们准备船,帮你运。”法海用手指着眼前的山说:“用它在那座山上盖一座寺院吧。”说盖就盖,寺院造好,三间屋的金子也正好用完了。这座寺院由于是用得来的金子造的,从此就起名叫“金山寺”了。
笔者感言:提起“金山寺”,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了。说的是千年蛇妖白素贞,为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报恩。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给了他。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对许仙说白素贞乃蛇妖,会害他。许仙将信将疑,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了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现出原型,将许仙吓死。为此,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之后,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遂同青蛇精小青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白素贞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法海却是确有其人。此僧生于唐朝,河东裴氏子,其父裴休于唐宜宗时拜相。法海自幼起礼佛,在弱冠之年辞亲出家。其初居庐山学道参禅,行头陀法,人称裴头陀。后来法海来到已废弃的金山寺,禅坐于石窟中,断指发愿要重兴金山寺之殿宇。在金山寺修复建成之后,法海却又前往别处游历修行,杳无踪影。金山寺僧史尊法海为开山第二代祖师。第一代祖师为武则天之侄孙、洛阳县令武宣之子,后被赐号为“大悲”的和尚唐灵坦。
金山寺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之上,别名江天寺、江天禅寺,曾用名泽心寺、龙游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魏晋南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于寺内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唐大中年间,唐宣宗敕令寺院更名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游至金山,将寺名改为“江天寺”,题赐“江天禅寺”匾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寺内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被烧毁。1949年后,金山寺几经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香火断灭。1978年,慈舟法师重返金山寺。几番周折、多年经营,寺院重新开放。该寺整处于坡地上,分层筑台,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风貌,是国家级5A级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