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学校 夏雨阳】
路边的法国梧桐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更加茁壮葱郁,透过光展示出其清晰的纹理。茂密的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青翠欲滴的黄杨中夹杂着几株石楠,石楠有些许叶子已经泛红,红绿相交,别具一番风味。
你可曾注意过这些生活中的美景?我不曾,或者说曾经没有。换句话说,我对它不感兴趣。
季羡林的《夹竹桃》、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描写的植物精灵,纵使诗情画意,对我来说,它们只存在于书本,而非我的现实生活。
是王老师的“树香研学”把我从书本中拉出来,聚焦这个既熟悉有陌生的花花草世界,阅读这本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我抬起头,紧盯老师手上捏着的一片似乎满地都有的叶子。他转过身指着学校操场边那一排树,“就是那儿香樟的叶子”。
只这一问一答,已让我心慌意乱。香樟名闻遐迩,香樟天天见面,但我竟是一个“香樟盲”“香樟叶有什么特征呢,至少再说出10个特征来。”几个同学看来看去,说来说去,恁是凑不齐。
老师狡黠地说:“跟我一起去玩拓印吧”老师手机里保存的一张张精美的拓印作品把我们吸引过去。拓印未开始,老师却要我们闭起眼睛,用手去“盲读”。没有视觉的干扰,手小心翼翼地移动,心灵顿时安静了许多,手的知觉似乎也细腻了许多。“光滑”“柔软”“叶脉凸出”“边缘无锯齿”“椭圆,尾部有尖”“叶柄大约…”……再睁开眼看,眼前的小小叶片竟变得亲切了许多。
“揉碎,再闻闻”,老师的提醒,才让我意识到除了视觉,还有触觉、嗅觉等感知世界的器官。只这“一摸一闻”,七拼八揍不齐的特征竟然一下子全冒了出来;只这“一摸一闻”,已让我“树香研学”的兴趣大增。
开始拓印,看似简单的流程,反反复复的尝试,却总是不得要领。经过老师的精准指导,很快大功告成。看着这清晰、精致的叶脉纹理,突然惊喜发现它的基部叶脉三分,侧脉对生,这三脉交叉处有突出的小点(老师说,这是腺点。可腺点又是什么?),离开基部的侧脉多为互生……。密密的网状脉原来就是叶片内物质不停流通的管网,我似乎看到了小小一片叶生命的姿态。
拓印以后,张张作品就像艺术品一样留在脑海,挥之不去。走在路上,总是有意无意关注这熟悉却又陌生的植物叶片,领略着“一叶一世界”的真谛。
仅仅“树叶拓印”,就让我领悟到“树香研学”背后的智慧: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没有引经据典的道理,甚至没有硬性必做的作业,只需“一摸、一闻、一拓,一品”便让我悄悄地爱上了自然。原来生活中真的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树香研学,让观察自然的双眸熠熠发光!
路边的法国梧桐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更加茁壮葱郁,透过光展示出其清晰的纹理。茂密的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青翠欲滴的黄杨中夹杂着几株石楠,石楠有些许叶子已经泛红,红绿相交,别具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