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魏忠贤,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操弄权柄的大太监。
他气焰嚣张的时候自称“九千岁”,只比万岁少了一千岁。
在很多人眼里,他都是个祸国殃民、贪污腐败的大奸臣,那历史上的魏忠贤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有人会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会灭亡,那他对大明朝的生死存亡有何作用?
天启皇帝朱由校时期,他一度呼风唤雨,而天启皇帝一心只爱做木匠,成了一个不问政事的木匠皇帝,朝中大事基本都是由魏忠贤决策。
从一个太监到只手遮天,魏忠贤凭什么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早期的魏忠贤原名李进忠,今属河北,出身于市井无赖,因为赌债无钱决定自阉如宫做太监。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在,成为一个不男不女的人是何等屈辱?魏忠贤不顾别人耻笑,毅然走上了太监之路,忍辱负重前行。
刚来到宫中的魏忠贤运气很不错,一连遇到贵人,先是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到对方信任和保护,后来又结识了天启皇帝奶妈客氏,深得客氏欢心。
魏忠贤凭着多年人际关系,并未在后宫吃苦,这也算是耻辱之后的甜头。
公元1620年,朱由校天启皇帝即位,魏忠贤凭着客氏升官发财,而朱由校却是个木匠天才,不爱朝政只喜欢锯木头,朝中大事一下子落到客氏与魏忠贤之手。
魏忠贤很懂天启皇帝,他自知权力并无客氏高,想要得到天启的权力认可,他必须了解天启的性格。
天启喜欢做木头,每次开工必须全程关注,而此时的魏忠贤总跑过来请他批阅,随着天启傀儡批阅越来越多,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天启3年,魏忠贤兼掌东厂,权力更大,加上还有客氏做内援,权势日益显赫。
魏忠贤与皇帝奶妈客氏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当初一个小太监现成权倾朝野,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不过,虽然魏忠贤如此奸邪,但他的作用还是有的。
在明末冯梦龙所写的《燕都日记》中记载:“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夕,崇祯帝念在魏忠贤昔日有功,在自己临死前命人给魏忠贤后葬于香山碧云寺。”
可以看到魏忠贤对于明朝还是有些重大作用的。
在魏忠贤掌权期间,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挺猛的,打了许多胜仗。而且这一时间,关外的战况几乎都是捷报,不仅用大炮轰伤了努尔哈赤,宁锦大捷的时候,明朝军队多次重创皇太极,打得皇太极只能躲回盛京。
魏忠贤执政期间之所以军事强悍,多半原因在于军中军饷充足,那么这些钱是哪里来的?
大明末期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钱,国库上下可能凑不出十万银子,一个国家没钱的原因在于什么呢?
江南富商抗税,拒不缴税,而朝堂上的东林党更是与这些富商同流合污,拒不缴税。
这群江南富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要阻挠国家。魏忠贤掌权后第一个不服,不交钱可以,杀就是了,要想让江南富商缴税,就要打击东林党,没了东林党的庇护,江南富商就要完蛋。
魏忠贤通过斩斩斩一系列的举动,吓得富商连忙交钱报名,一下子商业税就收了三百多万两,盐税高达四百万两,有了钱充分地保障了国库收入,更是让国家拥有资金储备抵发意外事件。
国库有了钱,就得考虑怎么花,如果只是存着,那它就没有任何用处,通过收取商税、盐税等保证了农民的赋税降低,而河南遭灾之后,魏忠贤也上表力主免除河南赋税,并且拨款赈灾。
利民的同时,为了保证了大明的国家实力,魏忠贤拨款征兵,发衣发粮,如果不是魏忠贤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和策略,怕是大明朝早就垮台了。
天启7年,朱由校天启帝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而朱由校在死前曾给弟弟朱由检留下一句话:“魏忠贤恪瑾忠贞,可计大事。”
这句话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若干年后,大明覆灭时的一句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朱由检登基后,铲除阉党的气势越发明显。魏忠贤开始慌了,接连进献了很多美女给朱由检,一来可以讨好他,二来也可以让这些人监视他,然而朱由检并非贪图美色之人,魏忠贤的算盘落了空。
魏忠贤与朱由检斗智斗勇三个月,最终自缢而死。
一个太监妄想与皇帝有着同等地位,用卑劣手段控制政权、笼络大量势力,不得不说他有这个魄力和远见,起码能延缓大明灭亡,魏忠贤是效忠于皇帝的人,知道如何保住自己地位的同时,也力保大明能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