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藏若深,其显则缓。
一提起作文章作得快的人,大家肯定想起了曹植的七步成诗,除了这个典故之外,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的祢衡,少年时就以文才和辩能而扬名天下,是个响当当的大才子。其代表作《鹦鹉赋》堪称汉以来顶尖级的赋体佳作,鹦鹉洲也因此文而享有盛名。但这其实是一篇颇有限制的现场“命题作文”,他在此赋"序文"里亦明确交代了奉命提笔的具体缘由:黄祖的长子黄射在鹦鹉洲举行宾客大会,有人献上鹦鹉并希望祢衡能以鹦鹉为题作赋以"使四座咸共荣观",于是大才子竟"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地当即完成。
再谈起作文章作得慢的人,除了贾岛的“三年得两句”之外,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事也是拖延症的穿越版。司马相如被称为“赋圣”,一篇《天子游猎赋》让大汉天子引为知音;还被称为“情圣”,一曲《凤求凰》引得佳人卓文君随其夜奔……但他有时为了写好一篇文章,边构思边玩毛笔,甚至将毛笔含在嘴里,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一直到毛笔尖都被他吮得腐烂了,一个字儿都没出来,这就是“吮笔而毫腐”的典故。怎么样?给自己的拖延症找到最佳榜样了吧?
他俩的文章写得有快有慢,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后出来的都是好文章。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时爱积累,两者都是饱读诗书,手不离卷,学富五车的人。正所谓“其蓄既厚,其发必速;其藏若深,其显则缓”。蓄和藏就是积累,没有这个积累,你快也好不了,慢也好不了。
正如邓爷爷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又快又好当然好,又慢又好也很好,关键在于结果要“好”!
【推荐书籍】
《后汉书》
【中国】 范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