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和以前的人分开久了,久不联系了,再好的关系慢慢也淡了下来。虽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一家人,比如父母,婆媳,如果久不联系,矛盾和隔阂就暗暗产生了。
婚后我一直和公婆住一起的,至今已有十几年。婆婆勤快能干,喜欢干净,在孕期和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了我不少的忙,从帮忙哄孩子睡觉,只为了我不那么累,到料理家里大小事务,可以说他们是出钱出力,帮了我不少的忙。自己的妈妈因为子女多,忙不过来,所以这些年全是婆婆照顾我,我非常感激她。
她让我体验到了母爱,也让孩子们有了除父母之外的隔代的亲情,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家庭的安稳离不了他们的贡献。特别是我的婆婆,所以我感恩您,我的婆婆。
虽然婆婆在育儿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足,比如爱包办什么的,但是都无伤大雅,我们在一起还是很和睦的,我们之间任何事情都有商有量的,彼此成为聊天的好伙伴。她喜欢我胜过了她的儿子。
但是因为孩子们读书,我们搬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年回去一次,慢慢地,从一开始经常发信息聊天到现在慢慢一月一次,很多东西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老年人在孤独中很容易胡思乱想,加上期待和重心都在晚辈身上,所以难免会失落。
前几天孩子们回家没有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婆婆生气了,说我们把她忘记了,还猜测是不是儿子不让打电话,语气里的怨气很多。
信息是发给女儿的,一开始看见信息我也是有点儿生气的,毕竟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偶尔玩忘记打电话也是情有可原的,觉得她不应该让孩子参和进大人的恩怨中,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而且我会不知不觉的就拿她和自己妈妈比较,觉得如果是自己的妈妈,就不会因为不打电话就感觉疏远什么的,还对老公抱怨了一通。
一转眼我久发现自己错了,老人年纪大了,而且只有一个儿子,我们离家这么远,她又是爱操心的人,是我们没有体谅老人的心,让老人失落了,妈妈,我错了!
随后我们又把最近出去玩耍的照片分享了很多给她看,然后互相交换意见,评论一下孩子又长高了,哪个景点比较好玩什么的,一家人的温馨气氛又马上回来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磕磕绊绊总是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愿意理解你,不会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对人的尊重。
通过这次的事件我反思了自己,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要改一下,因为从小留守,所以不会表达感情,容易冲动,意气用事,这些毛病都要改,不能区别对待,不能给孩子做不好的榜样。
最重要的是要知恩报恩,不要因为一点事情就抹杀了以前别人对自己的好,想要别人对你好,首先要懂得付出,只有自己成长了,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才能够跟着成长,否则我们把孩子带向哪里了都不知道!
总结一句:有问题的孩子来源于有问题的家长,以此为鉴,后不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