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个高三妹子在后台留言说,快要高考了,有亲戚问她将来想学什么专业,妹子说想学中文,亲戚惊呼学中文找不着工作,只能给领导当秘书。妹子很苦闷,问我,学中文真的那么没前途么?
我问她,你那亲戚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的,妹子说,没上大学,过去在工厂当女工,后来下岗在家,现在在帮女儿带孩子。
我又问,那她女儿学的什么专业,现在哪儿高就?妹子说,她专科毕业去当护士了,去年生孩子以后,也辞职在家呢。
我给了她两个中文系校友的微信,跟她说,好好复习,少参加家庭聚会。想知道学中文有没有前途,起码去问问你想去的那所大学里中文系的人是怎么说的吧。
我突然想起了姥姥家过去的邻居。她是一个独居的老太太,二十多年,我们只见过他的儿子来她,从未见过她的儿媳。听姥姥说,那位老太太的儿媳刚生孩子不久,孩子高烧,儿子儿媳想把孩子送医院,老太太非坚持说自己的土方子敢用,结果延误了治疗。
最后,孩子救过来了,但是智力受到了影响。儿子儿媳虽未离婚,但儿媳再没有踏入过婆婆家半步。
02
红楼梦里有个卖药的王道士。王道士常在宁荣二府走动惯熟,卖一些所谓的"一贴百病皆除"的药,为人圆滑江湖,贾府诸人便给了一个诨号“王一贴”。一日,王一贴在宝玉跟前说笑,胡诌了一方“妒妇汤”。宝玉他们笑骂他是油嘴的牛头,那王一贴却道:
“不过是闲着解午盹罢了,有什么关系?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告诉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做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人生的很多悲剧,都是因为对“王一贴们”的鬼话信以为真。尤其是年轻人,心智三观尚不健全的时候,特别容易迷信年长和资历。就算是狭隘且极端的思想,只要被煽动的语气和氛围所包装,便也可以以假乱真。
没上过学的亲戚跟你大谈报志愿,女朋友是五指姑娘的单身室友指导如何把妹泡妞,护照都没有的同事告诉你出国留学就是浪费钱,一篇文章都没发表过的学长嘲笑你搞原创没有未来。
可仔细想一想,这些人做人生导师,真的合格吗?年纪比你大,资历比你深,就一定说明在某一领域能给你中肯的参考意见吗?如果他们的见解如此独到,令人信服,为什么不自己先去付诸实践,成为人生赢家呢?
并不是说非成功人士的建议就没有价值,失败的经验有时候比成功更加珍贵。但是大多数的时候,直接去咨询某领域的专家和成功者,能帮我们过滤掉很多无效的信息,提高效率。
比如,你去问一个鲁菜厨子,怎么做宫保鸡丁,虽然他也可以教会你做这道菜,但口味绝对不会比一个同水平的川菜厨子教得更加地道。如果你觉得某一篇影评是旷世奇文,那么你应该像那位影评人请教的,是如何写出好文章,而怎样才能拍出好电影,却是导演的工作了。
03
我不想冒犯任何人的人生,也相信大多数时候亲戚朋友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见,是出于良好的本愿。可时光易逝,逝者如斯,在成功这条路上,一定是越快越好,走得弯路越少越好。
那么,在乱花迷人眼的信息中,我们到底该如何选取,才是更加有效率呢?
在这一点上,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始善于人也,听其言而言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不要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建树,是你将来也希望拥有的,或是一个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你所向往的,如果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和快活,那么,就向他去学习。
而当我们作为被咨询者,接受别人的请教的时候,更是要慎之又慎,好为人师之举更是要尽力避免。真正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不会轻易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
近来重听蒙曼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授的《武则天》,颇有感慨。在讲授历史的同时,有时候蒙曼教授也会做一些总结性的言论,便于观众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但所有的主观观点前面,蒙教授都会特意说一句“我认为”“我觉得”,而且在这之前,会将学界已发表的所有可能性的观点,全部陈列出来,生怕一丝一毫偏颇之处,会对观众造成误导。
比起现在动辄语出惊人,鼓励大学生休学,自己却研究生毕业,还让儿子读私立小学的某些网红而言,实在是云泥之别。
总而言之一句话,愚者信人言,智者辨其行,千江有水千江月,莫听别人瞎BB。诸位读者若是在看完这篇文章以后,能对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该接受什么样的意见,稍有一些新的想法,我便心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