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杂谈】:接上一篇微信,真实故事之二。犹记得多年前的一次饭局上,一位喝了酒的朋友和我发牢骚,和一起学习画画,相交不错的朋友办画展,他的作品却被展在不起眼的角落;同是销售,他的价格却比某人低几个点甚至更多;出席书画笔会活动,润笔费有时大相径庭。
而,明明是一起学画的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知根知底,甚至自己本是师兄,无论年龄还是技艺也比那几位略胜一筹。他的这些牢骚我真的深有体会,平心而论,他的作品水平也确实不亚于他嘴里的那几位,归根结底,就是头上的那顶衔没人家高,人家都是“国”字头,而他却只是“省”字头,而现在这个社会又有几个是完完全全冲着你的作品水平来的,“明星效应”、“品牌效应”首当其冲,除非你甘愿就此寂寂无名,做绿叶、做配角,而不是在这里落落寡欢。
虽说最后终归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可那也是达到一定的高度的人都会说的漂亮话,场面话。受了这些刺激的他,放了狠话,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出去闯一闯,镀镀金。当然,他锅没有砸,铁也没有卖,却是真的行军北上,最后“衣锦还乡”。现如今,每逢展览,他的作品悬挂位置早已由绿叶变成红花,其它的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