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来武汉,第一打卡地儿,必定是黄鹤楼,先不管它到底美在哪儿,关键它有名人诗作为证,那能不好、不美吗?对于黄鹤楼的认识,基本上是来源于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据说,这俩人还有渊源呢。野史有云,李白登临黄鹤楼,饱览眼前美景之后,诗兴大发。忽然看到崔颢的七言律诗《黄鹤楼》,连读几遍,拍手叫好,自己搜肠刮肚,做打油一首,诗云:“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飞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能让咱们的大诗仙都无诗以对的诗,能不绝妙吗?
黄鹤楼地处蛇山之巅,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历代屡加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的,重建于1985年,属于现代建筑。
上午8点多开车去黄鹤楼,我们到时人还不算多,至少停车很顺利,等到我们11点半出来时,车流已经变成了“红色”。
黄鹤楼从外观上看特别壮观大气,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但如果让我说出进入黄鹤楼参观的感受,真心不太如意。一是人多,有点压抑;二是像这样的人文景观,需配上讲解才能感受更深,否则只用两眼看表面,确实无趣。
特别是对于小宝来说,年龄有点小,对这种人文景观并不感兴趣,他只是随人流跟着走一圈罢了。但他也有喜欢的地方,就是在每层的过道上眺望远处。看楼下的火车呼啸而过,看远处密密麻麻的毫无美感的楼房,看楼下的热闹的舞龙舞狮,看不远处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
从黄鹤楼出来,大宝就开始喊饿,想吃武昌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主席的词句让武昌鱼的名声大噪,来到武昌区,不吃武昌鱼似乎有点遗憾。到底哪一家的武昌鱼最正宗呢?还是找度娘。
跟着网友的推荐,我们找到一家据说味道一级棒的饭店。不愧是名声在外,门口排队的挤成一片,叫了号,前面还有13桌。既来之,则安之。等吧,半小时之后,我们被领上了二楼的“爱晚亭”。
不知道杜先生是因为等的时间长,有点焦灼了,还是高估了我们四个人的饭量?一口气点了四菜一汤:排骨藕汤(冬天,武汉人的最爱),沔阳三蒸,葱烧有机武昌鱼,黄陂豆丝炒腊肉,手工珍珠豆腐藕圆。我善意地提醒他:我们只有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儿而已。看旁边桌上菜的份量,可不算小啊。
“一家煨汤十家香,无人不爱藕汤。”“三天不喝汤,心里糙得慌。”从流传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窥见武汉人对排骨藕汤的热爱程度。武汉的排骨藕汤,吃起来很糯却不塌,喝起来的汤汁,还有着浓郁诱人的排骨味道,值得品尝!
武昌鱼味道还真不错,香辣多汁,就是小刺太多,不太适合小孩子吃。武昌鱼、排骨藕汤和手工珍珠豆腐藕圆被我们一扫而光,但沔阳三蒸和黄陂豆丝炒腊肉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但既然它们能成为招牌菜,肯定是有实力的,只是不太符合我们的口味儿罢了。
吃过饭后,我们开车去了附近的一个打卡第一名的寺庙——古德寺。古德寺是清代建立的寺庙,建筑风格既有中式的回廊又有欧式罗马柱,哥特尖顶等。里面的佛像十分静美杜先生倒是看的很有兴致,我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好多人在这里占位拍照,失去了寺庙应有的虔诚。
只在古德寺呆了半个小时,我们便出发去了武汉植物园,据说这里的腊梅园只在1-3月开放,且1月中旬是最佳观赏期。进去后,倒是有一个大大的温室棚,里面最主要的培植的是“兰花”,也有一些其他不太常见的植物。
在这里,我见到了世界上最毒的树——见血封喉。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它究竟是怎样让人中毒的呢?它的树液中含有见血封喉贰、强心苷、弩箭子贰等多种有毒物质。当这些毒汁由伤口进入人体时,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跳减慢,最后导致死亡。如果树液溅入眼睛,会立刻导致失明。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最毒的植物也不例外,这种树的鲜树汁具有强心,催吐,泻下,麻醉之功效,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种子具有解热之功效,用于治疗痢疾。但因为它有剧毒,还是要慎重。
穿过这个温室大棚就是腊梅园了,这里的腊梅和我想象的不大一样。我脑中的腊梅是那种一枝枝分明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而这里的腊梅却是盛开的大花朵。如果不是树上挂有牌子,我还真没认出来这些是腊梅。
植物园出来后,已是下午五点钟,本打算去武汉大学感受一下高级的文化气息,但很遗憾,不让进,只好打道回府。
这一天下来,我们的步数都在两万左右,小宝无法计算,但就他那小碎步,估摸着怎么着也有三万步了。问他累不累,还精神百倍地回我俩字:不累。这小子真可以,我都脚疼了!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