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黄鹤楼》(崔颢)

崔颢《黄鹤楼》

本期分享

      4月8日,武汉正式解封,武汉的标志——黄鹤楼被重新点亮!在我做了关于武汉和湖北的特别分享近三个月后,当我以地理为主线的诗词分享正式来到湖北这块土地时,让我们跟着崔颢的《黄鹤楼》把本期分享的主题聚焦到这座已经重新开放的“天下江山第一楼”。

崔颢《黄鹤楼》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诵和吟诵的音频

古律《黄鹤楼》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点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赏析文本

        在将近三个月前,因为新冠疫情在武汉和湖北的爆发而经历了将近二十天心情剧烈起伏的我在中国疫情防控的局势万分紧张的时候做了一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特别分享,给大家分享了我面对武汉和湖北疫情的心路历程以及以此为契机了解到的湖北和武汉。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而且更加魔幻和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中国的疫情在一个月以前就随着武汉的解封基本控制住了,但现在全世界已经超过三百万人感染,人类战胜新冠疫情还“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且看起来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因为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而发生很大的改变。武汉解封时妈妈曾给我分享了那阵子流传甚广的一句调侃:“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我发现自己啥事儿没干,光见证历史了!”我虽然也不太明白真正的历史到底是什么,但身在疫情之中,看着从中国到整个世界形势一次次地风云突变,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之前只在书中读到的历史那么真切地发生在眼前。

        这正在发生的历史总的底色是黑暗的、阴沉的,但也不乏带来希望的、拨开迷雾的光。武汉正式解封那天,《人民日报》公号上那篇“点亮武汉”的帖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原本是黑白的武汉标志景观,点一下就会变成彩色的,象征着经历了76天至暗时刻的武汉在全国人民携手同心共同战胜疫情后又亮了起来。在那些被点亮的武汉风景中,第一个就是武汉的标志——黄鹤楼。这座经历了无数次战乱,有着许多次毁坏、重建历史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其神采通过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穿越千年飞扬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并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驰名中外的江南四大名楼之首的声誉,并在这次疫情中以武汉人和湖北人特有的“九头鸟”“不服周”的精神再次亮起来,吸引着全国、全世界的目光去关注控制疫情后的武汉和湖北。所以,当我以地理为主线的诗词分享正式来到湖北这块土地时,我自然也把我的首期分享主题聚焦到了这座已经重新开放的江南名楼。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自古享有“天下绝景”之称的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在我两年多的分享中,这座诗词第一名楼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在第一年“二十四节气”系列的第三期我给大家分享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就曾经讲到过那个关于黄鹤楼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故事:辛氏卖酒为业,心性仁厚,对一位衣着褴褛讨酒喝的客人丝毫也不厌弃,一直免费送他酒喝。半年后这位客人为了报答辛氏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蹁跹起舞,吸引了很多人付钱观赏,辛氏也累积了很多财富。十年后那位客人再一次来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朵朵白云自空中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那位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就是“黄鹤楼”。也是在那一次分享时我才特别真切地意识到中国的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鹳雀楼都是因为流传千古的诗文名作而著称于世,让我十分感叹文学艺术魅力之强大!在给大家分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还又一次跟大家分享了这种感叹。三个月前在给大家做关于湖北和武汉的特别分享时,我又给大家分享了关于黄鹤楼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除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李白的另一首名作《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和《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不过在这其中最能展现黄鹤楼风采的,还要数那首曾令诗仙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不得不搁笔而去的唐代诗人崔颢的代表作——《黄鹤楼》。现在的黄鹤楼景区就有一座搁笔亭,纪念的就是这个诗仙搁笔的传说。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没那么戏剧化,我们且不着急,就让我在这期分享中跟着崔颢的《黄鹤楼》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黄鹤楼,好好欣赏一下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黄鹤楼是一座传说特别丰富的文化名楼。除了我上面讲到的辛氏送酒、仙人画黄鹤致谢的故事外,黄鹤楼的仙人传说至少还有四个不同版本:

        第一个版本出自于《齐谐志》,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山,因此山名黄鹤。后人在山上造一座楼,即名为黄鹤楼。第二种出自南朝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述异记》,说有一位名叫荀环的人爱好道家修仙之术,曾在黄鹤楼上望见空中有仙人乘鹤而下。仙人和他一同饮酒,饮毕即骑鹤腾空而去。第三种出自唐代的《鄂州图经》,说是费祎,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重臣,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费祎,据说费祎后来成了仙,登仙之后曾驾黄鹤回来,在此山上休息。第四种说法和“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有关,《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这些都是各种黄鹤楼传说产生的背景,也充分说明了黄鹤楼是一座格外受仙人们欢迎的楼。

        不过传说总归是传说,实际上黄鹤楼最初建造是出于军事方面的原因。我们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应该经常听到夏口这个地名。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由此可见,黄鹤楼是孙权为了军事目地而建。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永泰元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新中国之前的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同治七年,毁于光绪十年,当时的遗址上唯一遗留下来的只有一个铜铸楼顶。

        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因为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所以1981年重建时把地址选在了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楼外有两只铸铜的黄鹤和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都仿佛是展翅欲飞的仙鹤翅膀,似要展翅飞去。整座楼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黄鹤楼脚下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万里长江第一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起的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登上黄鹤楼高出江面近90米的顶层,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黄鹤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并和隔江相望的的晴川饭店构成一组建筑,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也向人们默默诉说着武汉的前世今生。

        黄鹤楼能成为武汉最负盛名的文化遗产,恐怕最要感谢的便是《黄鹤楼》这首诗的作者崔颢,因为近年来无论是中华书局的统计还是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根据大数据分析所做的唐诗排行榜,荣登榜首的都是这首《黄鹤楼》。汤显祖在《牡丹亭》里的说“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历史上如崔颢、李白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登楼远眺,饱览大好河山,吸收山水的灵秀之气,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反过来,无限江山也正是因为有了诗人们的吟咏才更增彩添色,历经千年的岁月沧桑仍如此熠熠生辉。

        《黄鹤楼》一诗是才子诗人崔颢的高光时刻,如果没有这首诗,他的一生恐怕要黯淡得多,其名字很可能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崔颢是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出身“博陵崔氏”。二十岁左右就高中了进士,但一生最高也就做到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这样的小官。虽然《新唐书》、《旧唐书》里他都有传,而且还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等大诗人列在一起,但都只是寥寥几句话:《旧唐书•文苑传》曰:“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累官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新唐书·文艺传》曰:“崔颢者,亦擢进士第,有文无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终司勋员外郎。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去。”

        从这简短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崔颢是个好赌博饮酒、好美色的才子,一辈子娶了四五个妻子,择偶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必须漂亮,而且娶回来后稍不如意就休了再娶,妥妥的始乱终弃,所以名声颇为不佳。相传北海太守李邕听闻他诗名以后,曾热情地把他邀请到家中来。谁知,当崔颢把自己的诗呈上去请李邕阅示时,却见李邕的脸色越读越不好看,最后竟将诗稿扔到他的脸上,愤怒地斥责道:“你这个小孩子太无礼了。再也不要来见我了!”崔颢献给李邕的诗叫《王家少妇》,诗曰“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诗里居然把李邕比喻成大众男神王昌,而把自己塑造成是嫁给王昌的妙龄女子,而且颇有些恃宠而娇的意味。本来李邕是准备把崔颢推荐给朝廷的,但这首诗的轻浮孟浪惹恼了李邕,他因此白白浪费了这个受抬举的机会。

        不过《唐才子传》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到崔颢后来也有了变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崔颢现存的42首诗中确实颇有一些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应该都是他中晚期的作品。也是在《唐才子传》里我们可以知道,崔颢写诗很下功夫:“颢苦吟咏,尝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生病的时候友人跟他开玩笑说:“你不是生病,是辛苦吟诗累瘦了。”天生的才华加上苦心用功,这才有了“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这样的佳话流传。也正是在黄鹤楼的这一抹辉煌的高光,消解了他“有文无形,嗜赌好色”的负面形象,成为名垂青史的诗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令诗仙李白搁笔的神奇诗作到底有什么魅力吧。“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会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气势雄大、流利自然,尤其是前四句,一气呵成,气韵连贯,分外琅琅上口,所以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

        来看诗的首联和颔联。这四句诗明白如话,气势如贯千里。“昔人”指的就是前文所述的传说中的仙人,至于这仙人到底是费祎、王子安还是给辛氏画黄鹤的那个仙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相信有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承载仙人传说的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接下来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的“川”不是河而是平原,“晴川”就是阳光照耀下晴明的江汉平原。“历历”就是分明的样子,清楚可数。“汉阳”是武汉三镇之一,在唐朝的时候它和现在的汉口还是一体的,都在汉水北岸黄鹤楼之西。“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比如《诗经·蒹葭》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萋萋”都是这个意思。而且,“萋萋”还是出自《楚辞·招隐士》的一个典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所以“芳草萋萋”隐含离情。“鹦鹉洲”是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座沙洲,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这两句写到:阳光照耀下晴明的汉阳平川上碧树历历可辨,江中的鹦鹉洲芳草萋萋,动人离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关”就是故乡、家园;“烟波”指的是暮霭沉沉的江面。诗人登楼揽胜,不觉天色已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但时至黄昏,无论如何极目远眺也看不到何处是我家乡?那江面上的渺渺烟波更添人的忧愁!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再不复返,只有白云悠悠,千载之后仍在空中飘浮。登楼赋诗,必然想起楼的来历,想起驾鹤登仙的古人。但黄鹤也好,仙人也罢,都已经是一去不返,而眼前危楼独立,白云飘飞,一种茫茫渺渺、亦真亦幻的扩大雄浑的时空之感扑面而来,诗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也油然而生。这四句诗气韵连贯,一气呵成,宛若行云流水,自然之极。这自然流利达到让人完全会忽视它其实犯了律诗的大忌:词语重复、平仄不对,而且颔联也不对仗。尤其“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连用了六个仄声字,彻彻底底地打破了相间的原则。但就是因为它气韵连贯,犹如行云流水,所以大家读了都丝毫不觉得不妥。这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跟香菱讲诗的时候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就是诗论说的不以辞害意。

        接下来颈联诗意和诗法都一转,转而用工整的对句描写登楼远眺所见之景:俯瞰滔滔江流、莽莽平川,诗人看到的是一派明媚春光,所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他先是极目远眺,在春日的暖阳照耀之下,对面汉阳平原上的春树清晰可见、历历可数;再往近处看,江心的鹦鹉洲上一片芳草萋萋。长江江面的银色,大树的碧绿色,洲上芳草的无边翠色,还有寥廓长天的蓝色,云彩的白色,整个视野都笼罩在阳光带来的一片明亮之中。这两句诗不光色彩明丽,音韵也同样悠扬,黄鹤、复返都是双声词,就是声母相同,此地、江上都是叠韵词,就是韵母相同。再加上悠悠、历历、萋萋这样的叠音词,整首诗就显得特别的清朗,特别的铿锵。无论是色彩还是声音,都把人带入无边春色。

        诗写到这里,从追忆仙人传说到描写眼前实景,从渺渺茫茫写到历历在目,接下来尾联从白天登楼写到因为景色太美流连不去,不知不觉已经日暮时分了。天边薄暮冥冥,江上烟波浩渺,倦飞得鸟儿这时也要归林了,于是在外面飘荡的游子自然而然地生出思乡之情。而这种离思和乡愁在颈联的对句中已经悄然埋下了伏笔。前面已经讲到,“芳草萋萋”暗含着《楚辞·招隐士》的典故。当诗人看到芳草的时候,楚辞中的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思乡之情已经在他心里生发出来了,而在暮色苍茫中的浩渺烟波更是由不得让那挥之不去的离思别绪再次升腾,当“日暮客愁新”时,“何人不起故乡情”啊?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整首诗以亦真亦幻、阔大雄浑的时空感开始,中间展开历历如画的风景描写,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从仙人传说到人间风景再到愁绪无穷,从茫茫渺渺之感起,又以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收,全诗在无尽的怅惘中落下帷幕。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曰:前四句叙楼名之由,何等流利鲜活?后四句寓感慨之思,何等清迥凄怆?盖黄鹤无返期,白云空在望,睹江树洲草,自不能不触目生愁。赋景摅情,不假斧凿痕,所以成千古脍炙。全诗虽不协律,但气韵流利鲜活,音节嘹亮而不拗口,气势千里,信手而就,一派自由放逸,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绝对是满溢盛唐气象的神来之笔。所以历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南宋大诗评家严羽更是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指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赵熙曰:此诗万难嗣响,其妙则殷璠fán所谓“神来,气来,情来”者也;明代高棅《批点唐诗正声》曰:气格音调,千载独步;陆时雍《唐诗镜》曰:此诗气格高迥,浑若天成;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曰: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历代诗评家的赞誉之辞多得不胜枚举。诗评家们还纷纷以“诗仙李白搁笔”来赞叹此诗,并都提到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乃拟崔颢《黄鹤楼》之作,如刘后村云:古人服善。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句,至金陵乃作《凤凰台》以拟之。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那么,李白是否真的感叹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登金陵凤凰台》是否真是诗仙欲与崔颢一较高下之作呢?

        对李白在黄鹤楼上是否因崔颢诗而“搁笔”历代文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认为李白并未搁笔的,有对搁笔表示疑问的,有对李白搁笔表示遗憾和惋惜的,有对崔诗不服气为李白抱屈的……实际上,李白搁笔可能实有,但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则属后人附会。清代湖北学者陈诗考证,这一传闻的来历是“李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jì:‘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原是借此一事设词,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至于李白对崔颢的《黄鹤楼》敬佩不已,两度拟作欲与崔颢一较高下则有诗为证:李白先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写了一首《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这首诗前三句连用三个“鹦鹉”,第四句最后也用了一个叠词,明显是在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可惜写的不够好,被嘲笑为“鹦鹉学舌”。不过诗仙到底是诗仙,后来的另一首拟作《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同样成为名作,而且引得历代诗评家为这两首诗哪首更胜一筹打了许多的笔墨官司,虽然力挺崔颢《黄鹤楼》的占据绝对优势,为诗仙站台的也一直不乏其人。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还有另一个令诗评家争讼不已的公案,就是它的版本之争。《黄鹤楼》这首诗有十几二十个版本,每一个都差那么一两个字。跟我们熟知的通行版本相比,最大的差别是首句到底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据施蛰存先生考证,唐代三个选本《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又玄集》,宋代的《唐诗纪事》、《三体唐诗》,元代的选集《唐音》,都是“白云”,而元代另一个选集《唐诗鼓吹》却开始改为“黄鹤”了。从此以后,从明代的《唐诗品汇》、《唐诗解》直到清代的《唐诗别裁》、《唐诗三百首》等,都是“黄鹤”了。由此看来,似乎在金元之间,有人把“白云”改作“黄鹤”。随着“敦煌诗卷”重见天日,似乎更能证明“昔人已乘白云去”是崔颢原作,因为“敦煌诗卷”版本是这样的:“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但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则极力主张“黄鹤”为原版,并认为正是前两联一连三个“黄鹤”才是这首诗的最绝妙之处:“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谬!不知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无意,有谓无谓。”

        我个人觉得还是现在通行的版本更好。大概是先入为主吧,我觉得前三句连用三个黄鹤,既非常鲜明地点出了本诗的主题,又加深了诗人在这其中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而且李白的《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的前两句(三句)明显是的在模仿崔颢《黄鹤楼》前三句中的重复用词,如果崔颢的原诗是“昔人已成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话,为什么李白会在模仿的时候在第一二三句中都重复一个词呢?

        最后补充一点诗体知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前四句用的是歌行的笔法,后四句则是律体,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整饬归正,是以古体作律诗,严羽称之为古律。这种古体与律诗体相结合的变体律诗在诗史上很少有人能够驾驭得好,而崔颢却把二者完美糅合到一起,前后似成两截,但文势却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所以说崔颢此作“古律相配,浑然天成,难以超越”,遂成千古绝唱。


崔颢《黄鹤楼》参考反馈题目:

1.中国的疫情现在已经得到控制了,你有想到武汉看一看的想法吗?

2.你去过黄鹤楼吗?会背哪些跟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听过哪些跟黄鹤楼有关的故事?

3.你怎么评价崔颢这个诗人?你觉得李邕为什么会愤怒地斥责他?

4.你同意严羽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的看法吗?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觉得哪首七律更好?

5.你更喜欢崔颢的《黄鹤楼》还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为什么?

6.你觉得“昔人已乘黄鹤去”和“昔人已乘白云去”哪个更好?

7.你发现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前四句和后四句的不同了吗?


参考资料: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施蛰存《唐诗百话》

蒙曼解读崔颢《黄鹤楼》

郦波品读崔颢《黄鹤楼》

武汉的黄鹤楼最初只是瞭望的哨楼,怎么就成了天下江山第一楼呢?

唐诗经典名篇的多元解读:以崔颢《黄鹤楼》为例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