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名儿叫小丽,我的母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年轻时,母亲的病情有时好,有时不好。每每我放学回家,吃完饭,写完作业,又要出去玩耍时,母亲便一直跟在我的身后,追着我回家,步步紧跟,生怕我走丢了。
可是,即使是这样,我的父亲也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的母亲。父亲是入赘的女婿,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家里姊妹多,我是老四。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出色,可是,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周围的邻居一直劝他,“一个女娃娃,读啥子书,家里有没有那么多钱供她读书。但是,父亲却说,“要得要得,好好学习,才有出路。都啥年代,男娃女娃都一样!”他一直鼓励我学习,不管别人的眼色。
在我的学习年代,没有自行车,一路只能走路,跑步去上学。一走就得一下午,才能到学校。其实,路是没那么远的,只是那个年代,交通没有那么便利。我的粮食不是粮票,而是一大袋子的馍馍和一瓶咸菜。馍馍也是按计划的吃的,每天吃两个馍馍,配一点点咸菜,这就是我在学校一周五天的饭。
偶尔有一次下大雨,我们走到半路,没有办法继续前行。举目无亲之下,遇到了好心人帮助我们,就像西天取经一样,留宿在好心人家中,粗茶淡饭在那一刻我吃的也很香甜。
后来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个人也不想去上学了。伙伴们和校长也多次到家去看我,找我谈话。还是抝不过他们,我还是去上学了。最后毕业时,也没考出好成绩。落榜在家的我,成了父亲最大的难题。
“要不,去和你大哥一样,学个医生,还能帮衬你大哥。”父亲说。就这样,我去了大哥的诊所学习。还没有几天的时间,村里的大喇叭里广播着,说村里小学招老师,父亲又让我去学校试试。就这样一教,教了几年。
到了嫁人的年纪,又有人来托说媒。我心里也想着:和我一样的文化水平就行,都能有共同语言。看了看小伙子,挺斯文,也有文化。就这样把婚事订下了。不久以后,我结婚了,生下了一个儿子。老公常在外面打工,交通也不方便,夫妻俩很长时间才能见一次面。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他那个小身板也很遭罪。我的公公是村里小学的老师,慢慢成了校长,我也在学校教书,辛苦养育着儿子长大。和老公很少联系,缺少沟通,最不想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过,我也不怪任何人,坦然面对了一切。那个年代,说出“离婚”两个字,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所以我们是离婚不离家,孩子和老人也共同照顾着,并没有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我想这也是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