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10月20日上午,天晴得格外好,久违的暖阳照耀着美丽的钟吾中学校园。8点30分时三楼的报告厅内已座无虚席,我们培育站的学员和新入职的教师,几百人欢聚一堂,享受了一场视听的盛宴。特级教师杨采涓为我们作了关于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的精彩讲座——《记忆如此之美唯有书写与之相存》。
当杨老师面带微笑来到台上时,我的目光再次被吸引。热爱古典诗词的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知性和优雅。她往那一站,哪怕不说话,也让人感觉十分的美好。
杨老师的讲座,没有高深难懂的专业术语,却特别容易打动听众,让你产生共鸣,从而认同她的理念。她娓娓动听的讲述,既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写教育叙事,又让我们认识到读书写作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两个多小时下来,我没有丝毫的疲倦感,反而感觉很振奋,很感动,继而心中升腾起一种向上的力量。
01
杨老师的讲座让我坚信了爱的力量。在讲如何写教育叙事之前,她以自身的经历来开场,真是特别地打动人心。那些动人的故事,本身就是极好的教育叙事。从这些故事里,你能体会到爱的力量。其实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一个“爱”字。当教师的心中有了爱,就会懂得悲悯,就会懂得教育的真谛。
杨老师提到的那位每天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一句话批语的老师,我不记得他的名字,可是我真的被感动了。能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给予学生一份温暖一份爱,指导她的成长。这让我想到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老师莎利文女士,她对海伦的爱和教育创造了奇迹,改变了海伦的一生。
曾经我也是怀抱着教育的理想和一颗初心走上工作岗位的,努力要成为像莎利文老师那样擦亮星星的人。从教之初,我的一位老师曾经问我,“能保证爱每一个孩子吗?哪怕他流着鼻涕?”我当时没有犹豫地点头了,我看到老师眼里的笑意。
工作的前几年,我教育孩子以及处理问题时,常常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对于那些需要关心的孩子的确付出了更多的爱,也赢得过孩子们最真诚的爱戴。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看到一个女孩子趴在位子上哭,我向她走过去想问问原因,旁边的孩子抢着告诉我,那女孩的父亲去世了,当时我没有说多少安慰的话语,只是给了那个孩子紧紧地拥抱。让那个弱小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一份温暖的关心……从那以后,不仅是这个孩子,这个班的所有同学对我都多了一份亲近,他们更乐意向我敞开心怀,把我当成老师,也当成朋友。作为一名老师,我是多么享受这样的师生关系呀!
那时候,我不仅关心孩子们的成绩,更关心他们的成长,努力用自己的真情换来了孩子们的真心。这些年来,教过的孩子没有忘记我这位平凡的老师。节日里,孩子们给我寄卡片,发祝福的短信,假期的时候也有同学来看我……那些时刻我感受到为师者的自豪和幸福。
可是走着走着,人可能会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时光的流逝,工作的琐碎带来心灵上的疲惫。多年以后,我依然在认真地工作,但是我感觉自己似乎没有当初做的好。有时候更多的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对他们内心感受的体察。
杨老师一再强调说她的讲座更多地是针对刚入职的新老师。可我感觉对于像我这样的老教师来说,它也特别的有指导意义。她让我更深切地明白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情,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一个孩子成年之后,可能不会记得老师教授的具体知识,但是他会清楚记得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会记得老师曾经给予他的温暖和爱。
听了杨老师的报告,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不忘初心,带着爱去工作,真诚地关心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去点燃他们的梦想。就像杨老师说的那样,“不是做世俗意义上的好老师,而是做留在孩子心中一辈子的好老师。”
02
虽然这些年,我在写作方面也曾有过一点儿收获,但是教育叙事的撰写依然是我的短板,我常常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才好。杨老师的这一场讲座,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她让我明白教育叙事就是对教育生活的记述,关注自己身临其中的平常的教育生活,并努力做到三点:真诚生活;真心读书;真情写作。我深以为然。
一个人的文字里藏着她对生活的态度。日常生活大多是琐碎的,有时也不是那么阳光灿烂,但是真诚生活的人,能够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就像每次读杨老师的文字,我都会感觉特别地愉悦,那些文字宛如清泉,缓缓地流进心底,让我感觉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大自然是如此的绚烂多姿……
只要我们真诚生活,付出爱心,回报我们的终将是美好。如果我们眼中所见,生活所遇都是美好的,那么我们笔下的教育叙事就有了最好的素材。
要想写出好的文字,要想使自己在专业成长有更多的收获,除了关注生活之外,还必须多读书。正如美国诗人狄金森所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杨老师教导我们要广泛地阅读,要涉猎哲学、美学、艺术相关的书籍,这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长久以来我的阅读是有局限性的,专业书籍读得多一些,而关于哲学、美学、艺术的书籍读的相对少了,片面的阅读造成自己知识面的狭窄,今后我要让自己的阅读面再广泛一些。除了让自己的阅读有宽度外,也要有深度,像《中国哲学简史》、《美的历程》等书,以往只是简单读了,未曾深入地读透过,今后还应当一读再读,使自己有更深刻的领悟。
作为老师,的确应该像杨老师勉励我们的那样,“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今后的日子里,我也要像杨老师那样随身带一本书,空闲的时候,与自己喜欢的文字,常常相见。充分利用早晚和零散的时间与书相语,享受一份安静的美好时光。
除了自己阅读外,还要努力让孩子们也爱上阅读。一直以来,我和读书会的同学们都在致力于引导学生读书,在自己的阅读实验教室里和孩子们共读共写。感觉师生共读的时刻特别的温馨,孩子们读得格外认真,收获也很多。
关注生活和读书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当我们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自然会有许多的话想说,这时候写作就成了一种需要。当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写下来,认真修改之后,可能就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这几年跟着杨老师学习写作,收获很多。虽然由于个人水平所限,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但是杨老师没有放弃过对我的鼓励。时间久了,我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也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当我有所懈怠的时候,杨老师一篇篇关于课程的美文就会呈献在我眼前,带给我一种感发的力量,也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如果时间长了没有写,杨老师也会催作业的,这样自己心里会感觉特别地惭愧,自然就坚持写下去了。相信在杨老师的指引下,我会在专业阅读和写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
看着报告厅里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老师,我很羡慕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就遇见了最优秀的导师。而我呢,在工作最初,却没有得到过老师在专业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指导。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自己职业的高原期,特别需要导师指引的时候,遇到了杨老师。在她的引领下坚持读书写字,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获,也记下了这一路遇见的美好。
“春风再美,也不及你的笑,没有见过的人不会明了……”,两个多小时的讲座虽然很短暂,但是杨老师给予学员的引领、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师因为她而爱上阅读写作,更加享受教育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