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知书达理,有知识底蕴,女人才会大方自信,才会举手投足间幽默有趣,才会有高雅的格调与趣味,进退有度,自然得体。
我们都知道,世上有一种女人,如林徽因,如张爱玲,如三毛……这类的女子,有丰富的内涵,即使素面朝天,依然会显得高雅雍容,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芬芳。
那种女人独有的味道,也许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也许是一个优雅的姿势,也许是一个浅浅的笑意,也许是一句淡淡的问候;
也许是一个无言的关怀,也许是处乱不惊的宁静心态,也许是笑对人生的淡泊情怀……都是不经意流露出的一种品味。
这种品味,时间会为她增色,岁月会为她添香,恒久弥漫着淡淡的清芳!
01
林徽因:用力绽放人生的精彩
女人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女人的故事,也是众生的故事。
有人说,一个女人的价值,归根结底,就是她为人的价值。
定义一个女人的优秀,不光是她的爱情,她的婚姻,更是她的热爱,她的坚持,她的勇气。
女人最可爱的模样,就是她用力活着的姿态。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为林徽因写的挽联。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几乎是一个时代的完美女性标志。
佛经中说,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感来到人间的。
林徽因在建筑设计上自有一定的天赋异禀,而她也同时懂得从梁思成身上学习一种坚韧的品格。
她最初在与梁思成一同工作的日子,画着画着就做别的去了,这时,梁思成会一声不吭地为她画完。
就是从这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林徽因这个“小女子”窥见了梁思成这个“大男人”的气度与襟怀。
抗战期间,梁思成固守在贫穷的李庄,林徽因不畏艰难地紧紧相随。
时刻不忘学习,时刻不忘为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的女子,注定带着光芒。
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也从70公斤下降到47公斤。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笔耕不辍。
这时身体也差强人意的林徽因,为梁思成的身体担忧,更是不停地咯血。
在劝说梁思成未果的情况下,她也与梁思成一道投入到了著述中。
在粮食匮乏、没有电、臭虫横行的李庄,两人每天几乎都要伏案工作到深夜。
到抗战胜利时,他们终于合力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可见,林徽因在事业上所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高度匹配;在选择爱情的态度上,又追求一种在仁爱前提下有担当的男人。
这样的女人,不仅获得了那个时代寻常女性得不到的真情,也因自己的精彩姿态,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02
张爱玲: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张爱玲,民国时期芳华绝代的四大才女之一:
在中国文学界,张爱玲是不但在二十二三岁时就达到了“最高点”,而且在被意识形态尘封三十余年后重新复出,竟又引发“张爱玲热”,大有永久战胜“读者的遗忘”的惊人态势,不能不说是“惊人的成就”。
这不单指张爱玲的作品被反复翻印,亦指她在学术界日益获得的文学史地位,更指她在大众文化层面的持久魅力。
据说,《小团圆》是张爱玲的遗作,也是巅峰之作。
有人评价:
这部小说就是张爱玲的自传,曾几度要销毁,几经曲折的出版经过,更让此书增加了迷雾般的神秘色彩。
张爱玲在书序上这样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以后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更有人这样评价:
这是本一翻开就教人魂飞魄散的书,一面读一面手心冒汗,如同堕入不见底的梦魇。
很少有作家肯这样暴露自己的冷和残酷,不稀罕任何体谅,更不屑廉价的同情。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张爱玲,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她。
而她和别人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还钟爱各种奇装。
张爱玲有句名言:“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她认为,衣服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一种个性、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她也经常给自己设计服装,设计稿像模像样,尺寸颜色细节都标注到位。
她的时尚品味,或许在当时那个年代,过于超前了,放到现在来看,却是可圈可点。
可以说,张爱玲的一生,是颇具有浓艳的传奇色彩的,76岁的张爱玲只留给世界三样东西:手稿、假发和口红。
恰好印证了她说的:“写作是慰藉心灵,假发用来抵抗岁月,口红则是展现给世界的一抹亮色。”
这样的女人,活得淡定从容,潇洒恣意,也充满了谜之一般的魅力。
03
三毛:不走寻常路的女子,注定与众不同
1943年3月,三毛出生于战时的重庆。
父亲期待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于是给了女儿一个“肩负和平的大使命”,将她取名为“陈懋平”。
“懋”是家谱上的排行,她前面还有一个姐姐。
虽然身为女孩,但三毛从来不玩布娃娃,也几乎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
两岁时,家旁边有一座荒坟,别的小孩都躲得远远的,她却常常一个人跑过去玩泥巴。
5岁时,三毛和全家移居到了台湾。
没多久,三毛开始学习写字,但怎么都学不会“懋”字,“‘懋’实在是太难写了!”
于是,她就自作主张把“懋”字去掉,改名“陈平”,父亲拗不过她,不得不把三毛弟弟们名字中的“懋”也一并去掉。
从这个时候,父亲意识到,这个二女儿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主。
三毛的个性,是少有的女人中洒脱的,世人对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20多岁的三毛,在异国他乡碰到了一个叫荷西的西班牙高中生。
见了几次面后,荷西对她说:你等我六年,四年大学,两年兵役,然后我来娶你。
当时在马德里念大学的三毛看着比自己小8岁的荷西,以为这只是孩子气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四年尽兴的日子过完,三毛回到台湾,过上了平常人的安稳日子。
她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当老师,还在学校里找到一位德裔未婚夫。这位德国人也是老师,比三毛大十多岁,儒雅稳重,和三毛非常聊得来,两人不久就谈婚论嫁。
可就在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发作,死在她怀里。
未婚夫去世后,三毛没法接受现实,悲伤过度的她服用了过量安眠药,被发现时已经深度昏迷,所幸最后抢救过来。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
此时荷西在南方的兵役还有一个月,听说后,特地让妹妹联系上三毛,让三毛一定在西班牙等他。
不久,三毛读到美国《国家地理》上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报道,非常震撼,打算独自去撒哈拉旅行。
荷西知道后,突然消失了一阵。
没多久,三毛收到荷西从撒哈拉寄来的信,告诉她自己已在沙漠里的一家磷矿公司申请到职位,三毛若想来,他会安排好一切。
三毛大为感动,匆匆给西班牙的朋友们留下一封信:走了,结婚去!
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首府阿尤恩,没有西装和白婚纱,穿着便装的三毛和荷西结婚了。
没有鲜花,三毛就随手在帽子上装饰了一把香菜,然后两人手牵手在沙漠里走了近一小时,在沙漠教堂里举行了仪式。
“爱,就请深爱;不爱,就离开”。
在三毛这样的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和终极追求。
04
总结说——
“这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很多,但有趣的灵魂却很少。”
像林徽因、张爱玲、三毛这样的女人,她们或许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有着无比有趣的灵魂。
正如,张潮在《幽梦影》里面说: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女人的魅力,不仅仅是拥有一副姣好的面容,更永远都少不了柔韧坚定的性格,有趣的灵魂,和一颗不忘终生学习的心。
这样的女人,自带光芒,散发着人生最高境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