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界
小时候去龙谭, 走的是青山界茶马古道。
那沿沟而下的石板路,只留下了去时的蹬蹬作响,回转时的弯腰曲背,还有那一头的汗水。
青山界的路,给老一辈人的印记很深很深。
走湘西,这是必经之路。
没去湘西讨口,只说“担不尽的龙潭”,不时去光顾一趟。于是,便有了结缘青山界茶马古道的机会。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龙潭买李子。从树上现摘的,一角钱一斤。谁知运气不好,遇上了供销社的人。被征收了!征收价5分。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于是又花一角一斤从供销社买回。
上青山界,远比下来费力。
好在少年时期,精力还算充沛。担着十斤李子,还能蹦蹦跳跳,小脚丫在望不到头的石板路上,紧跟慢赶,不让大人担忧等候。
尽管天没亮起身,加上李子被征收的不快,在这一级一级石板的攀爬中,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
童心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
直到看了从青山界考出去的一大学生的散文,为他所述的青山界茶马古道的诸多乐趣所吸引。而对山青界那石板路有了深深的回忆。
前一天去戈竹坪,嫌从龙坪下去路不好走,特地从龙庄湾走312省道。
老伴提了一句:太行山不知怎样了。开车的儿子一转方向盘,拐上了一条岔道。
乡村路面受当时大趋势影响,局限在三米宽。
这路虽窄,却大大方便了深山老林里的原住民。只是作为村道,且在半山腰中盘旋,坡陡弯多,真正考验的是司机的驾驶枝术。坐在靠外位置,看着刀削般的路基,及望不到底的沟壑,心里不免害怕。路边极少护栏,一个不小心,翻出路面,不说直接到龙潭,到大华肯定差不离了的。
终于到了太行山,记忆中这里人烟稀少的。可现在,沿途房屋密布。真是“井里蛤蟆井里好”,人的生存能力是那么地强大,那么地令人惊叹。
明知道这就是那条必经之路的古道。遍寻之下却没见到半点儿古道的影子了。只是这条乡道七拐八弯地盘旋而下。好在一路上并无其他车辆,没有会车尴尬。也便节省了许多时间。一路上,见到好些停在自家门口的小车,但都在静静修养,并无出动迹象。连行驶的摩托都未见到一台。
溆浦的村道的最大特点是户户通路,并一律硬化!看来,政府在民生方面格外重视。这是我们住地难以想象的。
太行山通了公路,尽管路面不宽,却对山里人民的出行及山货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茶马古道变成了公路,也许有人会遗憾,不用着急,如果想继续去体验一把,你可以从沟里公路尽头往上走,直到抗战纪念陵园,这段路依然古色古香。去吧,弯腰弓背地爬石级,等着你。
202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