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哭得歇斯底里,也哭得很无奈、很绝望,因为没有一个人听到它的哭声,同时来解救他,没有人。
敦煌为什么哭泣呢?
因为它被抢劫了,它被斯坦因用廉价的银币夺走了无数的佛门经卷,它被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用微薄的代价敲开了敦煌佛门宝藏的大门。
一车又一车宝贵而又绝迹的佛门经卷、一尊又一尊庄严宝相的佛像,从1905年开始到1914年,陆续被运出了国门,至今留在了敦煌博物馆,英国博物馆,日本博物馆等,被国外的博物馆视为珍宝展览在他们的博物馆里。
而我们中国人却是真正的主人,真正的主人只能站在外国博物馆的门口,看着那一副副一卷卷先人的遗宝,暗自神伤,内心嘶吼!
比我们更恨的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敦煌的遗产早已被外国人掠夺一空,敦煌专家们研究敦煌文献时只能去国外购买文献的微型胶卷。
而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的宝藏,却只能通过购买微型胶卷来研究,这是何等的屈辱!而敦煌的专家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越是屈辱,越是抓紧钻研。
到底是谁让敦煌如此屈辱?
有人说是一名非常普通的道士,他叫王圆箓。
说了也奇怪,一名道士凭什么看管敦煌佛门圣地呢?这本身就非常不合理,也许不合理的开始就已经铸成了这段屈辱历史。
偌大的敦煌莫高窟,看守人只有王道士,一个无知没有学识的小道士,生活拮据,衣食欠丰。
这样的一个小道士根本没有意识到敦煌文献的巨大价值,更不用说本身就是信仰价值冲突。
小道士在佛像前,在画壁前,在文献前一窍不通,在丰腴的画壁画像中甚至还感觉到妖艳,这对小道士的文化信仰是一种冲突,于是他就用白灰,把前人呕心沥血铸就的浩荡壁画全部刷白了。
王道士从第1面白墙开始,用自己的无知开始蹂躏敦煌。敦煌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妇一样,从华丽的服装,美丽的容颜开始改变,一步一步的被糟蹋。
王道士在刷墙的途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洞穴,这个洞穴的开启,预示着敦煌宝藏正是被发现了。而我宁愿这个洞穴没有被发现这些保障,永远埋在敦煌的土地上。
这个微不足道的洞穴,里面有什么呢?
唐朝精致的佛像、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文献、数万卷前人整理的经卷文献、各式各样奇珍异宝、早已绝迹的画像。就是这些珍贵的宝藏,前人早已预测到可能会受到破坏,所以用一堵墙把它藏在了敦煌的莫高窟里面。
没有想到它还是逃脱不了人为的悲剧,这些文献如果放在当代,甚至可以超过国家博物馆。
而王道士他做了什么事?
1905年10月,俄国人用一点点随身携带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应用一碟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取了10大车,6000多卷手写本和画卷。
1911年10月,日本人用极其低价的物品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1914年,斯坦因第2次来又用一点银元换取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
以上只是列出抢劫犯中极少数的人物,还有大量的人和王道士做交换,而我们不得而知,更加遗憾的是,甚至都不知道丢了多少文献,更不知道丢了哪些绝版的文献资料。
只要是作为中国人都无比的痛恨,了解这些历史的人都恨不得早出生100多年,去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去提醒王道士,去阻止这些外国人沉甸甸的货车和脚步。
可是真的只有王道士一个人的罪行吗?
这些外国人,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原计划变卖家产,也要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
可是来到中国敦煌,他们欣喜若狂,为什么呢?
在敦煌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可以直接走到那个洞窟跟前,可以用极少数的物品和银元换取一大车一大车的经卷文献。
文献没有走向省城,没有走向京城,因为官家老爷早就说过了没有运费!好吧,那就运到伦敦,运到巴黎,运到彼得堡,运到东京。
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文化的伤心之地形成,并不是某个人能够承担得起来,这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
敦煌专家们早已不再叹息,这是先人以及特殊时期酿下的悲剧,而当今需要做的是努力研究,挖掘出敦煌文化更深层次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