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开示及答疑 2017-3-1
1.网友:人之善源于天性还是后天之成?若是天性,世间为何还有如此多的恶行?若是后天之成,是哪里出问题了,世间为何还会有如此多的恶行呢?
学诚法师:
人性中同时具足佛性与无明,佛性被无明所覆盖。修行要努力去除恶业烦恼而获清净光明,却又不是从外而得,而是本自具足。
2.网友:您好,请问放下和坚持应该怎样去理解它们,这两个词,不是对立的吗?
学诚法师:
《金刚经》中说,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即放下,“生其心”即坚持。该做的事、该承担的责任、该发的菩提心,都要坚持不退,但不着于相,不会为此所累。
3.网友:中年离婚,然后又失去二十年的工作,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本想坚强起来,却因侥幸心理希望赢点钱做生活费沉迷赌博,在澳门输了一百多万,欠了几十万的债务……想自杀,却舍不得年幼的孩子,想活下去,却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人生怎么这么痛苦?有什么办法可以解脱吗?
学诚法师:
做错了选择,导致了痛苦。那么,从现在开始坚持正确的选择,再去赢得未来。
4.网友:法师好,你想要的来不了,不想要的却出现,面对这样的苦,如何处理?
学诚法师:
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人生总是会经历这些苦。绝大多数人的解决办法是在外境上努力,更加拼命的追求,或者更加激烈的排斥,认为只要外境改变了,苦就消失了。在外境上努力,可能改变一时的苦,但究竟的苦还是逃不掉,它们会换一个时空因缘,换一些人物面貌,再次出现。佛法告诉我们的是釜底抽薪之法,苦来源于贪嗔,贪嗔是因为有“我”,通过修行去认识“我”、放下“我”,苦就会减少。
5.网友:法师您好,我过往做了很多错事,造了许多罪业。现在想通过念诵百字明忏悔,但最近了解到百字明属于藏传佛教咒语,担心和汉传经文咒语冲突,请问百字明,楞严咒和心经可以一起念诵吗?望法师开示。谢谢法师!
学诚法师:
经咒之间不会冲突,自己内心会不会冲突?其实,诵哪一种经咒都很好,关键是自己具足信心。有时候选择多了,反而信心少了。
6.网友:法师您好:一、古人言,非淡泊无以明志,意思是欲望强烈的人就很难立志成大业,我感觉比较困惑,因为欲望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动力。欲望和立志有什么冲突呢?二、知道男女之间的情欲会有很多的过患,但是内心还会有很多美好的期待和幻想,为什么自己会主动去制造这些并不存在的期待和幻想呢?如何去化解?
学诚法师:
1.欲望是一种动力,欲求的对象不同,人生的格局就不同。所谓“淡泊五欲”,即“志不在此”。2.与上一个问题相关,因为自己希求这些,相应这些。
7.网友:法师,您好!我从小长得又丑又矮,老是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加上不聪明,有点木讷,所以很自卑,很孤僻,导致长大后与别人沟通更不畅,适应社会更困难,更显得笨,内心更痛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得了严重抑郁症,不断想自杀。平时待人友善,尽量帮助别人,但总感觉别人因我笨而不接纳我。该怎么办呢?
学诚法师:
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足的地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就灰心到极点了;要多看自己拥有的:生命、健康、可以学习的机会。单单这几点,世界上很多人都没有,或者正在失去。
不要怕眼前的果实又小又苦,现在好好培植优质的树苗,用心照料,必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8.网友:师傅好,请问微信怎么搜索您的文章或者公众号?
学诚法师:
龙泉寺龙泉之声。
9.网友:师父好!弟子在生死中仍没完全肚里鸡肋,请教师父,如何才能将其彻底忘掉,想它不干净、肉老难吃、臭骨头,可以想的都想了,但它却会在色香味恰到好处时又把人心牵住,怎么办?难道是想的不够深入?恳请师父慈悲教授一个真正断根的法子吧!
学诚法师:
你只是在推理,却转动不了现时心境。长时薰修、借境修心,慢慢来。
10.网友:师父,我总是心情不好,回忆过去,患得患失对未来恐惧,觉得无论感情上还是工作上都不顺利,信佛是很信也觉得自己在依教奉行,可是没发现自己烦恼减少,是哪里出错了呢?
学诚法师:何时依教奉行?依何教?如何行的?
11.网友:师父,既然无我,那我为什么还会生气?
学诚法师:
因为你还没有证得“无我”。
12.网友:师父,您好!很想逃避眼前让我过的不舒服的境界,不想见导致我痛苦的人,但我每天仍然不得不去面对这些,无处可逃。以至于我一面对这个境界就紧张,睡觉也睡不好,整个人精神也很差,恶性循环。请教师父,我该如何思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再紧张不再害怕,逐渐走出困境?感恩师父
学诚法师:
心魔是以我们的烦恼和执著为食的,越是忧惧放不下,越是在喂饱它、强大它;不给他吃的,它就会越来越无力。现阶段要我们立刻斩断妄念很难,要把心转向其他方向,比如去听闻佛法,去做慈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净化内心的烦恼。
13.网友:顶礼法师,我刚信佛,关于佛像的问题一直很纠结,所以来请教。是不是寺庙里的佛像更加灵验呢?因为有很多信众礼拜过,再加上有高僧开光过,磁场强大,更有加持力。为此,导致我对家里的佛像产生不了信心,对着家里的佛像念佛诵经的时候,总是半信半疑,担心它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工艺品,不灵验,好纠结。
学诚法师:
灵验的不是外在的佛像,而是自己的信心。人把它当做佛,它就灵验;只把它当做工艺品,它就“不灵验”。好比照片与本人,若照片上是自己的亲人,看到照片心情就会不一样,照片承载的是我们对亲人的回忆,而本身只是一张纸而已,不是这张纸在产生作用,是人的心在作用。佛像的道理也是一样,设立佛像的意义就是借助这个外在的相来帮助我们忆念佛陀、树立内心清净的相。若把重点放在佛像上,去分别比较,那就偏失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