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美,面部表情喜人”——不知道哪位匿名同学哇评价如此到位emmm~附议!还应该补充一点:老师声音也美,全程不像是在听心理学精分课,倒是好像在听音乐学院老师讲声乐~
正题:#打卡#第2天
通过学习劳拉老师关于【支持性技术】这一课,我的收获和感想是:
1.虽然乍听术语有点儿懵……作为一个起点并非医学专业的,非学院派的学员来说,略表自卑,但是仔细想想,这个技术自己早就,其实经常,会用到!
当老师说到那个比喻时,说,其实所谓支持性技术就像是当婴儿很小时候,当生命初始阶段,TA的早期直接养育者,比如妈妈,所给到的身心各种支持一样……我是巨有感触!
设若天下婴儿全都“生逢其家”、生逢其时,都得到恰当合适的爱,全都“被看见”被接纳,整个儿世界都充满爱——那么,世界上将会减少甚至消除多少“疑难杂症”啊!
2.几个要点:
支持性技术和表达性技术,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切换或者并重。通常,对于状况较轻微的,相对“健康”的“患者”来说,还有,对于那些勇于探索和剖析自己、愿意也能够细致深入表达自己的来访者,应该常用表达性技术。而对于那些状况严重和复杂的,比如情绪极度紊乱崩溃的、文化程度较低的、长期缺乏家庭或社会支持系统有效滋养和支撑的、比较缺乏现实检验能力的那些来访者们来说,则必须必须采用【支持性技术】
在使用【支持性技术】时,移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当来访者表达正面移情时,咨询师只需要说谢谢。不必深入探索或澄清那些表达的背后意义。但是,当来访发生负面移情时,则必须及时正面回应。及时澄清。不可忽略。
在使用【支持性技术】时,咨询师/治疗师必须是一个温和慈悲的全然接纳、全然不批评的角色。不要贸然挑战、否定来访者的长期基本信念。而在表达性技术使用阶段,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提起适度“挑战”。
在使用【支持性技术】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直接给出若干策略、方案、建议,一二三四等等。而在非支持性技术时,只需引导、开拓来访者的思路,鼓励和陪伴TA们自己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答案),即可。
#打卡#第3天
通过学习布莱克曼老师的“愤怒情绪的分类诊断和管理”,我的收获是:
愤怒情绪可以分为两部分——不好的感受和摧毁性的思维。
所以,当不好的感受浮现、奔涌时,只做到“陪伴感受”,觉察并接纳自己愤怒的情绪,即可。千万不可用自己“不好”的正在因为愤怒而破碎的小心心,去进行“强行思考”——也就是说,不要在愤怒的当时去思维、去“分析”和“判断”自己为何愤怒……也就是说,比如说,都是因为谁谁、都是因为什么事,而让自己愤怒了。
愤怒必然是在表达攻击性。但不是所有的攻击性都是愤怒的/都因为愤怒。
攻击性分四种类型:
1 .非敌意非摧毁性的攻击性,
2.有敌意不具有摧毁性,
3.没有敌意但有摧毁性,
4.有敌意也有摧毁性。
有些愤怒对个人是有利的(比如发奋图强),有些是有伤害性的(比如“路怒”)。特别是有摧毁性的攻击,需要去探讨愤怒深处的信息。
然后我就稍微纳个闷儿:据布莱克曼老师课上说,全球范围内意大利的“路怒”情况是最突出的、最高发的……意大利同学要是听见了,会同意么?
这两天水逆+夏至节气+太阳换座+日食……总之我这网络或者设备吧,巨“抽风”巨卡顿,听个课平均每句话都能重新加载或反复自动刷新3、5分钟!所以吧,粗略听课目前仅能粗略get到这么多。暂且,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