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集体喜欢宣扬“大家庭”的观念,读书的时候,学校的有“学校是我家,共同爱护它”之类的宣传标语。
结果就有学生质疑,“既然学校是我家,那为什么我打碎了自己家的玻璃要赔钱?”
企业也宣传家的概念,这明显不现实。你对员工不满意,可以立即把他炒了。对自己家孩子不满意,难道把ta扔了吗?
有人说,职场里有两个明晃晃的谎言:
老板跟员工说:“我不会亏待你的!”
员工跟老板讲:“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
然后互相防备,互相欺骗。
企业不愿意花钱培训员工,害怕为他人作嫁衣裳。员工得不到好的发展,自然心存去意,谋求离职。
樊登曾经讲过:中国的企业大部分不愿意培养人才,他们愿意挖别人来。因为你培养人才会花很大的精力,培养好了他又会离开你,甚至干同样的业务。这也是中国企业普遍做不大的原因。
有远见有格局的企业家一开始就开诚布公,比如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他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直接跟员工挑明,在我们公司会特别忙,经常加班,现阶段工资也不会特别高。
马云就招聘问题说过,“我们在招聘时一定要坏一点,告诉员工这公司不容易干,公司事特别多,有时还会遇到屈辱与误解,加班是常事,但是我们要一块改变世界!你愿意来参加吗?”
互联网时代,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在一间工厂干一辈子然后退休的时代,换工作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把企业比作家,把企业当成家都不是一种合理的观念,容易引发一系列前员工和前老板之间的“爱恨情仇”。
《联盟》一书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想法:
不妨将雇佣关系看作一个联盟:一份由独立的双方达成的,有明确条款的互惠协议。这种雇佣联盟为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了建立信任、进行投资,以建设强大企业和成功事业所需的框架。
为什么要想着让员工一辈子不离开公司呢,说句难听的,就算员工愿意,企业真能活那么久?
著名的麦肯锡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一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离开麦肯锡时,你下一家目标企业是哪里?
这么一问,一般情况下,员工会为自己设计一份前途蓝景图,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任期的表现肯定差不了。
奈飞公司首席执行官里德·黑斯廷斯在关于该公司文化的一次著名演讲中说道:“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家庭。”
最后,分享一个刚看到的段子。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我还在出差,同事打电话告诉我公司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