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儿绵绵密密,下得不痛不痒的,一大半天屋檐水还只是不紧不慢地滴。
夏天的雨可不是这样的,虽然疏朗,但是点大,砸在地上啪啪地响。一会儿雷鸣电闪之后,雨下得更大,更急。屋瓦上瞬间泛起一层矮矮的白水汽,屋檐也一下子挂起了雨帘。地面上早已沟壑横流,硕大的雨点砸在水面上,泛起一个又一个水泡,被横流的雨水挤着推着,匆匆地流向远处。
这样的雨下上一个小时,田里的水就满了,农人就会扛着锄头去田坎边打招呼,把放水的田坎坝挖得低一些,这时农田的水便会哗哗的流出来,急促些的如同一条小瀑布。
雨停了,田里蓄着的水只是潺潺地流的时候,又到了捉泥鳅的好时机了。
这时,最好找着一段放水的斜坡土沟渠,稍微把田坝口挡一挡,只让有缕细流流下。捉泥鳅要从下捉起。水流的下方,因为水流的冲击,有了一个小小水氹。捉泥鳅就从水氹捉起。小心地来到水氹边,然用挖些泥巴把水氹围上,防止泥鳅逃跑。之后把氹子里的水舀干,氹子的泥鳅就成了瓮中之鳖了。一个氹子往往可以捉上十几条,有时还能提上几条其他的鱼,如鲫鱼,白条子,黄鳝等,运气好时还有从塘里逃出的鲤鱼和草鱼。有一次,我居然捉到了一条两斤重的草鱼,那可把我兴奋得一整天都飘忽忽地。
捉完了水氹,就要顺着斜坡往上找了,泥鳅也有逆水性,往往沿着细流往上游。这时你可要把眼睛睁大了,斜坡水渠的草丛中,土疙瘩处,都可能竖着泥鳅呢。有的还摆动着尾巴沿着水流努力往上游,发岀窣窣地声响。这个地方泥鳅最好捉,只要窝着双掌去捧就行了。捉泥鳅要温柔,不要用力,用力它反而容易借力窜出去,捉黄鳝才要凶狠,必必牢牢地剋住。
如果这里的泥鳅足够多,一条一条,显线性摆列上去,就象一根泥鳅链,一段短短的斜坡,能捡上半斤泥鳅。这种乐趣是无复形容的。
扫荡一处后,又去寻找下一个战场。这样的战场是固定的,也是最为熟悉的。捉泥鳅的小孩也不是只有我一个,大凡小孩子都喜欢的。为了抢先占领战场,往往雨还没完全停住就戴着斗笠,披着薄膜做的斗篷出发了。
捉了泥鳅回来,一身当然是湿漉漉的,然而小孩子谁也不会在乎,倒是父母都会责备一番,然后提过沉甸甸的桶子,叮嘱着赶快洗个澡,换上干爽的衣服裤子,小心别凉着。
到了夜晚的时候,餐桌自然多出了一味美肴,当然泥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