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地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社会趋向了平静,孝文帝拓跋宏大举改革,鲜卑族一族移风易俗,又一次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太武帝拓跋焘在大夏国都统万城设统万镇,管理军务,兼管民政。说到“镇”这里要说一下,这个镇不同于现在的县以下的一级基层行政单位乡镇。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宋以后称县以下的小商业中心为镇(有集市,集镇的意思。)。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宋• 高承《事物纪原》。
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统万镇改为夏州,由军事建置转为地方行政建置。这时的把都河水又一次平静下来,这里又有了新的区划名称,阐熙郡山鹿县。彼时,这里的县有两个:山鹿县,在今靖边县的西部;新囶县,今定边县的东部,把都河到底属哪个县,我不知道答案。
史料记载支言片语,语焉不详,历史专家们含糊其辞,民间学者们各唱各调,没有人能做出细致精详的考证,而许多历史资料的表述又自相矛盾,云里雾里,这让遇事爱较真,喜欢求甚解的我感觉非常别扭。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研究了当地的历史遗存,百思不得其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北朝的民歌一代代的留传下来。歌声中有美丽与富饶的草原,也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可以看得出北魏也像它的国号魏一样,有着美好的意思,虽然边境线上也时有战事发生,但更多的时候的老百姓是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鸡鸣犬吠,或耕或牧,婚丧嫁娶,迎神送佛……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后来北周取代了北齐,北周静帝禅位杨坚,杨坚改国号隋。隋南下灭掉南方的陈朝后,终于又结束了中华数百年的分裂,再次统一了中国。
隋统一后,开皇三年,废了阐熙郡,在统万城置朔方郡,废山鹿、新囜二县,将其并入长泽县,把都河地区成了朔方郡长泽县(县城在原汉奢延县城,即今城川故城)管辖的地方。
隋朝的杨坚在体制改革,选官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重要的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创三省六部制,开凿大运河,建驰道,北征突厥并促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大刀阔斧的改革背后是财力民力的支持,过度的劳民伤财透支过国力,必将会引发危机,这一点与秦始皇何其相似!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伟大的科举选人制度在这个时代建立了,当官再也不是世家大族们的特权了,这一不限门第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旧式科举),使得寒门也能通过努力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从此,耕读传家成了有远见的家庭的标准信条,今天这一制度我们还在用,只是赋予了现代的内容。
事实上,每一次的的改朝换代,统治者都会总结前朝的覆亡经验,尽量的让自己的统治完善完美,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子孙绵延、四邦来朝的万世基业。然而,制度的缺陷,经济的崩溃,继任者的无能,外敌的入侵都会将开国贤能们的梦想击碎。隋末群雄纷起,十八路反王造反。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隋朝土崩瓦解,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乘乱起兵,攻入长安,次年自立,定国号为唐。短短的38年后,隋退出了历史舞台。
就在这一年,本郡的一个豪族大家里有个叫梁师都的人也在同年趁机在夏州(白城子)起兵反隋,建立了梁国,把都河也被他划入梁国的割据范围。这个梁国太小了,而且存在时间非常短暂,最初靠突厥撑腰,在此割据,支撑了11年后就被柴绍率领的唐军消灭了。历史上的记载也就短短的几句话。然而这一场景与二百年前修筑统万城的那位何曾相似,神奇的是过了四百多年后,这一幕又将在这里上演,只是时空变换,故事的主角换成了李元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