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独则立,群则庸?

在选择读这本书之前,在知乎、豆瓣上提前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其中大多数为:不要把这本书当太大一回事、他的观念是有些过时的。这让我在看这本书时自带有一种“它很过时”的滤镜,但在看完这本书时我依然觉得这本书是让我受益的,他的许多结论在我看来仍然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勒庞定义的群体随处可见,相同国家、民族、 故乡、宗教、阶层、职业这些特质都符合群体形成的条件,当然共同的认知也可以形成群体,如公知、愤青,并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他对于群体心理主要持悲观态度,认为只要是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受到相同行为规则的驱使,当数星庞大时,就会轻易受到煽动,智商急速下降,极易蛊惑,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没有自控力,毫无责任感又无所畏惧。历史上远有十字军东征的盲目、法国大革命的狂热佐证,近有法西斯的暴行、国内的十年浩劫、特朗普的奇迹胜选证实。

勒庞说,群体并没有多少思辨和理性分析能力,在群体头脑中激起的想象的内容远比真相重要。“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反观一下近些年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国的“群体”就超脱出这个范畴了吗?在这些事件中,真相是什么并不起主导作用,那些义愤填膺的“正直”网民头脑中充满了他们基于失实报道而产生的各种想象,并进而无惧无畏的对当事人进行伤害。

    既然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人,那是不是意味着群体的表现一定比个人更差呢?勒庞在书中说

    到“群体虽然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也时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它所达到的高度是连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匹敌的。”比如近代中国戊成君子英勇就义、反法西斯战争中涌现的诸多为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感动中国中扎根基层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模范人物、抗震救灾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慷概大....等等。这都说明群体的表现好与坏主要跟受到的暗示有关,暗示的正确与否,决定群体行为的高尚或低劣。所以,根据群体容易受到传染和暗示的特点,就随时能把群体当作武器。

在作者看来,世界上的人群只可能是群体吗?不,还有比群体更高级的:组织。群体并不总是负面的。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历史向前发展时,同样离不开群体相对于个人的强大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于家长会,家长对它的情感非常复杂!绝对谈不上爱,里面掺杂着些许多情感,因此每次家长会虽然踌躇满志的去,可回...
    逆行的灰阅读 3,909评论 0 6
  • 前几天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参加娘家的入宅仪式,几经沟通,确定在当天晚上到就可以。 行到半路爸爸来电说,让我们备好水果...
    小纯说阅读 2,720评论 0 2
  •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人生旅途就好比这公交车,上上下下,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点都有其特...
    紫毫笔阅读 3,130评论 0 1
  • 基于JDK7 HashMap是每个Java/Android程序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容器。在这个专题下将分若干篇文章对其...
    Wangheguan阅读 4,2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