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遗愿清单》。
在亲自看这部电影前,已经于无意间在各个渠道看到过这部电影的介绍和评价,内容,算得上略有了解。但亲自看才能体会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排列在豆瓣TOP100中。
电影讲述了一个有点暴躁的白人富翁爱德华与一个博学多识的黑人机械师卡特,因生病同住一间病房后,两个人的不同还体现在白人的孤独和黑人妻儿陆续的探望。但相同的地方是,他们因类似的疾病住进同一间病房,并在同一天知道了自己的死期。同住在一间病房的日子里,两人看到过彼此因疼痛瑟瑟发抖,日常打牌,相互挤兑。友谊在这中间逐渐产生。
人生的终点将至,黑人对白人说起自己为了家庭放弃的梦想,写起了在他看来可能没法实现的梦想清单——对已知死期对他们来说,是遗愿清单。
白人捡起了那张被黑人扔掉的遗愿清单,认为这不失为在生命的最后,去做点什么的好主意。两人一起,共同完成各自写在遗愿清单上的每一项。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完成了和自己的和解,了无遗憾的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电影没有过多的渲染死亡的可怕,通过列清单完成清单上每一项,反而让人对生命怀有更多希望。更让人看到应该如何不留遗憾的活过此生——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去行动,去做。专注于沉浸其中的快乐,别问结果会如何。
正如黑人在白人的帮助之下,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做了一切他想做的事情,心满意足的像一个远游的浪子,收起钥匙,敲门回家。并在医生预期的时间内,平静的离开人世。
而白人爱德华因为黑人卡特的遗愿清单,带给他很多从未有过的体验,特别是和女儿和解,亲吻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外孙女,内心燃气的希望,让他打破了医生的语言,活到82岁,收获了生命中最为精彩的后十几年。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清单,工作上的,出行上的,学习上的。我们常会借助清单,来帮助我们提升效率,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在这之余,我们是不是也要适当的停下来,思考一下,在这些之外,有没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一生当中最想去做的?如果有,写下来。
不管是《小狗钱钱》中的梦想清单,还是《遗愿清单》,每一件我们想做的事情,被我们写下来,放在随处可见的地方,这些事项,清单上所列事项,会时刻提醒我们,要去寻找实现的路径,并左右着我们今后的每一个选择。
即使有些最终没能实现,也会被看见。正如最后,助理将两人的骨灰,不合法的存放在他们心中的神山之上,并帮他们划入清单上的最后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