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发掘内心真正的自己,听从内心真正的声音,才能过的舒服,做对得起自己的那个自己,活的真实,不然,假给谁看?
先说,我为什么要读书,我读书的初衷是为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气自华”,是的,我想努力提升自身的气质!
我有个表妹,可说她虽不是“腹有诗书”但她是“气自华”的,远远看上去就是个非常有气质漂亮的女孩,现在孩子一岁多,看上去就跟没结婚的没什么两样。她初中都没毕业,平时跟书绝缘,就是很爱漂亮,爱化妆。其实,我很羡慕她,甚至有些嫉妒她。因为她穿什么衣服都好看,我穿什么都没气质,也就是不好看。
我不爱化妆,所以经常读书,是的,经常。为的就是让自己有“气质”。但是,傻傻的我以为读书就够了,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就可以看上去与众不同了。
其实,我错了!
在袁岳《趁年轻,折腾吧!》这本书中,有这样两段话:你知道普通中国人一辈子会读多少书吗?大概七八本。(不至于吧,这么少?)如果一辈子我们算作74年,小时候不能读,老了也不能读,中间大概有50年是可以读书的,你们算一下50年读七八本书,那么六七年才读一本书。
中国人只有5%的人经常读书,并且每一个半月读一本书,那么他一辈子中读书的总量是500本。如果同学们读的书已经有500本,就意味着你现在已经达到很多人一辈子的读书量。读的书能够达到1000本的人,在中国人民中占多少呢?千分之一。如果你读书读到5000本是什么概念呢?一百五十万分之一。
读完这两段话的时候,我真的以为只读书就够了。其实不是,即使我真的读够了5000本,也做不到“气自华”,更算不得“满腹经纶”。为什么呢?重点在于读完书之后。
每每我读完书之后的表现,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文章好厉害!这样的文章很震撼!我好崇拜!然后各种星星眼(*^__^*)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读书,是输入,写读书笔记,是输出。我们往往输入,输入,不停的输入,却很少输出。要记住,输入的不算的自己的,可以输出的才是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输出”不过在备忘录上记下观点、要么发个十几二十来字儿的朋友圈,这样的“输出”行为大多偏条目罗列式,很像“记流水账”。所谓流水账,流水账,很快就流走了。而只有带有深刻总结、逻辑、思考和延伸的高质量“输出”才会刻在脑海里。那才是自己的。
一个人的“气质”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哪些最具有高性价比?我觉得最起码的一条标准就是“读书+输出”。
坚持读书,坚持输出。为什么坚持读书容易,坚持输出不容易呢?关键在于“回报的效率”。举个例子,嗑瓜子我们很容易坚持,并且很难停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边嗑(付出),一边吃了(回报)。付出的快,回报快,我们就很容易坚持下来,在说回输出,读书写总结,写感想,是我们不能很及时得到“回报”。再或者,只有真正喜欢才能一直坚持。
所以,做个精致优雅的女人,只读书还不够,坚持读书,坚持写笔记,不然我们读那么多自控力,自制力的书做什么呢,另外,化妆,也真的很重要。不然,一个美丽的女人,和心仪的他,聊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