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3、父母夫妻关系影响孩子成长
4、尊重理解孩子,全身心陪伴
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导师。最初的陪伴都来自父母,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外界的认知来自父母的教导,在上幼儿园之前,大部分孩子是跟父母一起度过的,尤其是母亲,在孩子幼儿期,与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也最大。从孩子三躺六坐八爬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都是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3岁之前的幼儿时期,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是父母安排。这时候的习惯全部由父母培养起来的,很多都是孩子观察父母的行为自学来的,孩子观察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判断是非能力很弱,这时父母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是画师,如何绘制孩子的美好人生,父母最关键。
我们看到很多的问题少年,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原生家庭的不幸。“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就是说原生家庭在孩子童年时期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需要安全感的时期,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可能会造成成年时安全感的缺失。从心理学上讲,6个月以下的孩子属于一元关系阶段,他还分不清你我,只会通过简单本能的哭来表达自己感受。6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二元关系,这个阶段,他能分清你我,有自己的边界感了,有一定控制力了,他开始表达自己感情,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说不。三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三元关系,除了认识你我,还需要处理你我他的三元关系。这时候可能会和妈妈争爸爸的爱,也可能会和爸爸争妈妈的爱,开始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在童年三个阶段如果受到大的伤害,都会对后面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如果错过了,就真的无法弥补回来,父母给到的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不是老师可以替代,因为父母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孩子希望得到父母更多地爱,而这种爱是老师无法取代的。
02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并不仅仅是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就可以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使孩子上学后接受学校教育,学校里老师教的大部分是知识,而不是如何处事,如何生活。
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老师的孩子,大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能考入好学校。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老师本身对教育比较重视,对孩子学习比较关心。二是老师有一定的辅导条件,至少可以辅导孩子自己教习的这一门功课,即使是大学老师,也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三是老师一般都为了备课和上好课,起的比较早,会查阅很多资料来讲好自己的课,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个人认为第三个原因影响更大。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受父母学习的习惯影响,掌握了父母学习的方法。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后,孩子自然也就更容易成绩优异了。
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典范是梁启超先生,梁启超一生养育了9个子女,每一位都在不同领域有出色成绩,被人们称作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长子、次子、五子都是院士,大女儿是出色的诗词专家,二女儿是知名的图书馆专家。三儿子从西点军校毕业,四儿子是经济学家,三女儿是社会活动家,四女儿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投身了革命。梁启超的教育为什么这么成功?当然原因很多,但是更多的是自己就很优秀,是孩子们的榜样。400多封家书传递了他对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教育和期望。作为父亲的梁启超,对子女们的态度亦师亦友,从来都是平等交流,不会用父亲的权力和威严压制子女,这种家庭关系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和爱,也培养了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孩子们都大方自信,诙谐幽默。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教育都是引导式的,他嘱咐孩子们,不要死读书,要劳逸结合,保持开心,经常锻炼,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并不只是工作。总之梁启超的教育就是先做人,再做事;先健康,再学习;先独立,再创造,要过有趣的人生。
一位母亲抱怨自己的先生:你每天回家就知道看书,也不知道管管孩子。父亲回答:我这就是正在教育他啊,我这是身教胜于言教。爱读书的父母,一般孩子学习不会差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以身作则胜千言”。
03
父母夫妻关系影响孩子成长
父母的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也是巨大的。不好的夫妻关系还不如单亲家庭对孩子更有利。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就生活在紧张焦虑中,他会担心那句话说不好或哪件事做不好就会引来家庭矛盾或家庭大战。在宽松温馨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自信、阳光有安全感,在父母关系紧张家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焦虑,信心不足。
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观,有了父母良好的婚姻模板,孩子对于婚姻的态度,自然也会十分积极。如果孩子每天看到的婚姻是无尽的争吵、整天鸡飞狗跳,他就会对婚姻产生畏惧心理,与其结婚,还不如自己生活更有安全感,更自主。有的家庭教育师就鼓励家长秀恩爱,当然要把握尺寸,每天夸夸对方,给对方一个拥抱,这样的家庭孩子学习也会积极向上的。哪怕秀恩爱做做样子,对孩子也有积极作用。
在心理学上,还有用拥抱来治疗情感疾病的例子。研究显示,一个真心的拥抱就能抚慰孤独之痛,触摸比语言或情感联系要强上十倍,没有其他的感觉能像触觉一样能唤醒身体。拥抱还可以让人们感到幸福、快乐和满足感,这些积极的情绪因子会让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大大降低。拥抱不仅能够消除沮丧的情绪,促进心情的愉悦与满足,还能帮助人体战胜压力和疲劳,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效能,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04
尊重理解孩子,全身心陪伴
作为父母,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单独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要平等对待孩子,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尊重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以前封建社会的子女必须尊重父母,但是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儿女。尊重孩子不是表现在口头上,最主要是从心里尊重孩子,这样在语言和动作上才会表现尊重的气氛。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自尊,不伤及孩子的面子。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父母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敬爱长辈,孩子在友爱的家庭中成长,耳濡目染下,就会形成温和善良的性格,人际关系也会十分良好。
作为父母,除了尊重孩子以外,还要理解孩子,设身处地从孩子角度出发来看孩子的问题,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无疑孩子压力也很大。是考试总有分高分低的,只要孩子尽力了,父母就要理解孩子,让孩子做好自己就好了。父母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陪伴,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得那样不好。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大部分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会不看手机,感觉少了点什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很难倾心投入。所谓的陪伴就是在孩子旁边看手机,这种陪伴还不如不陪,即使你在通过手机学习,孩子也会认为你能用手机,不让他用就不公平,陪伴效果就很差。另外现在很多家庭教育师要求父母高质量陪伴,就是要心和孩子在一起,不是身体在孩子旁边就可以了。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陪伴。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