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任真掌门回了消息,原来是因为发文太多,里面的英文翻译和读文感想占了全部文章太大的比例,致使综合评估不过关。

有点委屈。因为我每天都要发篇千字文,不说很好吧,肯定是也说得过去的原创,原以为既然已经达到了要求,多发几篇学习的东西应该更没问题,不算锦上添花吧,最起码不会碍事,反正又不当作每日的作品,只是多出来的劳动成果。没想到好心做了错事,与本来到手的成功失之交臂。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过犹不及”,什么叫画蛇添足。

譬如孩子们考试做卷的时候,本来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非要多写,结果多出来的不仅仅是文理不通,还得考虑错字的失分,把本来就不多的得分倒贴出去。

还有写作文的时候,有的孩子说也说不完,把卷上的格子用完还不够,超出格子外,又写了一大堆,有时还用箭头再拐个弯,或曲折向上,绕好大一圈在卷首空白处接着写下去,搞得卷面满满登登,乱七八糟,看着就让人头疼,判卷老师哪还有心思好好看答案,得分也就可想而知。

而有的孩子,提笔前已胸有成竹,下笔时冷静沉着,答多答少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少写一个字,不多说一句话,卷面干净,言简意赅。这样的答卷让人一目了然,赏心悦目,相应地自然得分就高。

由此生发开去,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都要掌握好度。

“老子的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的人格,拥有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对,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

比如生人之间,因为不熟悉不了解,所以彼此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自然不能太过亲密亲近亲热。因为越过别人的安全距离,会使人产生戒备的心里,容易引起误会。但也不宜太过疏离,太过疏离,彼此冷淡,遇事就不会团结互助,不会向遇到困难中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社会风气自然会变坏,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个世界当然就不够温暖美好。

朋友之间,因为足够熟悉足够了解,自然不知不觉会显得亲密亲近亲热,但也要注意给别人私密空间。与人相处,再好的关系,都应该保持距离和分寸,凡事点到即止,说话不过,相处不累,感情不浓不淡,距离不远不近。如此便是最好的状态。

就如昨天我的一篇文里写的,李团认为和靳丽曾经关系很好,一激动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去靳丽碗里夹菜,引起了靳丽的反感,导致了自己的尴尬和难堪。结果虽然心里不好受,也只能自己忍着,打掉牙往肚里吞,因为她触碰了别人的底线,越过了安全距离。而靳丽过分热情地照顾李团的饮食起居,甚至不恰当地用昵称称呼比她年长多岁的老教师,同样越过了安全距离,让人产生反感,从而导致了李团身体和情感上的双重远离,靳丽的“被疏远”也是自找,自然苦果该自己尝。

恋人、夫妻间就更应该保持分寸,“距离产生美”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再回到最初的话题,创作者徽章没得到,但通过这件事,我却习得了一点哲理,最现实的就是有感而发,洋洋洒洒两大篇日更笔走如飞行云流水般写就,所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反明罚也。)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反明察也。)”“...
    傅洪雪阅读 3,641评论 3 18
  • 只要不下雨,每天下午打篮球已经成了我的惯例,每次去器材室选球后要为球打气也是我的惯例(哪怕球用手指不容易压动)。今...
    eshine阅读 1,430评论 2 1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这是《论语·先进》...
    jo小朵儿阅读 4,652评论 0 2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孔子:“子张...
    离离风翼阅读 3,658评论 0 36
  • 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巨变,不仅使社会问题凸显,而且使个体的心理问题不断呈现。个...
    学习毅力阅读 4,19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