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2

独自谋生: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文本,学习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情节,分析大卫和米考伯等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自传”,理解第一人称视角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体会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双城记》)

【故事情节】《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在艰苦环境中通过自身奋斗逐渐成长的故事。

大卫自幼丧父,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母亲改嫁后,大卫受到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到寄宿学校住读,受尽屈辱和摧残。母亲生病去世,大卫又被继父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因不堪忍受虐待和羞辱,他决计逃跑,去寻找住在多佛的贝特西姨婆。姨婆收养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坎特伯雷学校。毕业后,大卫决定做一个代诉人,进入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当学徒。可姨婆突然破产,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大卫找了个秘书工作,又学习速记,给一家《晨报》报道国会的辩论,同时开始写作。最后大卫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并和爱格妮斯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家介绍】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展现了英国 19 世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表达了他对人道主义理想的热切追求。马克思把他视为现代英国小说最好的作家。

狄更斯 1812 年 2 月 7 日出生于朴次茅斯市的郊外,他的父亲当时在英国海军军需处任职,家境尚可,属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但是由于他的父亲缺少理财意识,收支失衡,在狄更斯 12 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债务纠纷而锒铛入狱。虽说后来因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侥幸得脱,但是毕竟数额不大,生活上的压力使得狄更斯小小年纪就被父母送到黑鞋油作坊里做学徒。

这段经历对狄更斯是惨痛的,也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对他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每当他经过河边的黑鞋油作坊都会绕开,避免闻到黑鞋油的瓶塞上加胶泥的气味,因为这些会让他想起之前所受到的伤害。

1847 年,狄更斯的密友约翰·福斯特偶然看到这个自传的手稿,他敏锐地意识到鞋油作坊的经历如果可以写进小说会很有看点,狄更斯用了两年的时间来考虑福斯特的建议,终于在 1849 年初春开始创作《大卫·科波菲尔》。

本文节选自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一章“独自谋生”),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到谋得斯通—格林毕比货行做童工的生活和与房东米考伯一家的交往。

(二)任务一:沉浸式阅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部分,梳理出大卫经历的事,遇到的人,分析这些人物的特点。

【提问】阅读全文,如果把课文分为三部分,该如何分?

【明确】第1-5段:大卫的童工生活。主要写了货行的位置特点、其他童工的特征,表现出“我”遭人遗弃而去做童工的痛苦和羞辱感。

第6-53段:大卫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

第54段:多年后“我”对这段经历的感想。结尾一句寄寓了作者的信念,即一个人只要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此处也印证了《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的性质,即取材于作者自身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

【提问】有人说这一部分作者采用双线索的形式组织起来,请具体分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线索一:我的生活(童工的生活):由于母亲去世,继父把“我”遗弃,送“我”到货行来做童工,开始了 10 岁的“独立生活”,然后是租房子。

【追问】这条线索的核心就是“我开始独立生活,但我并不喜欢这种生活”。为何大卫·科波菲尔不喜欢这种生活?

【明确】1.因为那是被继父遗弃的生活。大卫·科波菲尔的母亲去世,阴险冷酷的继父却霸占了大卫家的财产,让年仅 10 岁的大卫·科波菲尔做童工。

2.因为那是污垢倒霉的生活。从工作环境看,房子破旧,地板和楼梯腐烂,老鼠横行,到处都是污垢和腐臭。总之,是破旧、腐臭、污垢、潮湿、让人窒息的环境。

3.因为那是紧张忙累的生活。文章第三自然段,用了很多动词来形容童工的生活——“这全是我的活儿”。这些动词是“检查”“扔掉”“洗刷”“摆弄”“装满”“贴标签”“塞上”“盖上”“装箱”等,这一系列的动作,这流水线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动作迅速,机械繁忙,这对一个10 岁的孩子来说极其劳累。

4.因为那是没有自尊、内心隐藏痛苦的生活。同样在一起干活的童工,一个是船夫的儿子,他“戴一顶纸帽子”,却炫耀他父亲在市长就职日“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反映了底层社会对上流社会生活的趋之若鹜;一个是运水夫的儿子,货行的人给他取了诨名“粉白•土豆”,因为他的面色灰白像土豆粉一般, 这是明显不尊重人的表现。于是“我”说:“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痛苦就是做劳累忙碌的工作,不受人尊重。

5.因为那是理想破灭的生活。与以前的“幸福的孩提时代”作对比,与自己的“伙伴” 斯蒂福思、特雷德尔作对比,与自己的理想希望作对比,感到绝望羞辱痛苦。

大卫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文本中说“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可见,主人公是希望自己有才华、有学识、有教养、有名望、有想象力与上进心的,而残酷的现实却把他拉入社会的最底层。

6.因为那是极其拮据的生活。文中有几处专门提到钱,一处是正式雇佣之后的工资,每星期六先令。主人公一直重复“是六先令,还是七先令”。为何要重复? 就是工钱太少,不够开销。用六便士雇人扛箱子,用六便士吃一顿中餐。

再一处写钱,是说自己的早餐与晚餐——“每天我一人独享的早餐是一便士面包和一便士牛奶”,“买一个小面包和一小块干酪,放在一个特定食品柜的特定一格上,留作晚上回来时的晚餐”。这是贫穷、辛酸、无比痛苦的生活。

7.因为那是孤苦伶仃的生活。继父谋得斯通只是写信联系了他的住宿问题,之后就再也不管了。文本几处这样写道:“整个一个星期,我就得靠这点钱过活……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没有人来关心安慰我;“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没有人给我温暖;“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孤独寂寞,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

【小结】我的生活——因为自己的命运而内心苦痛。

线索二:米考伯的生活(社会底层民众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

【追问】两条线索是一明一暗吗?是一主一次吗?两者是什么关系?

【明确】两条线索是相互交织的。没有明暗之分, 没有主次之分,是随着主人公的不同的生活遭遇自然而然形成。由于租房子的原因,“米考伯的生活”线索出现。于是“我”随着米考伯夫妇的贫穷、困顿、被逼债、入狱等遭遇而伤心而苦痛。

为何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是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社会地位与共同的精神依托使然。

【追问】米考伯的生活这一线索,其核心是展现当时英国底层社会民众贫穷、艰难、悲惨的生活状况。这条线索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明确】因租房而相识——因贫困而相知——因欠债而沮丧——因债务而入狱——因破产而被释放。

【追问】文中的米考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米考伯是一个生活在当时英国社会底层的普通而正直、极度贫困又不失乐观的一个人,同时也羡慕上层高贵生活。

1.因“租房”相识。对米考伯的肖像描写,这是一个“胖墩墩” 的中年男子,“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又大又亮”的脑袋,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衣服破旧”,却又装出高贵的样子——有神气的衬衣硬领,有气派的手杖,有一只有柄的单片眼镜。见面时说了四处“简而言之”来表现米考伯的语言“文雅”,但眼镜是“用作装饰的”,“文雅的气派”也是“装”的。【爱慕虚荣,喜欢装】

同时,他又有着善良、爽直的性格,如“露出亲密的样子”给大卫·科波菲尔指路,防止大卫“迷路”。

2.因贫穷而相知。米考伯家境十分贫困,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有四个孩子,一个四岁的男孩,一个三岁的女孩,一对吃奶的双胞胎。还有一个仆人,是孤儿。文中写了一次当铺,把“六只茶匙、两只盐匙和一对糖匙”给当了。这是下层社会市民的贫穷现状,但尽管这样贫困,米考伯夫妇却能始终相守。【贫穷,家人相守】

3.因欠债而沮丧。小说有一个要债叫骂的场面描写,一看就是市井真实的叫骂之声。米考伯甚至做出自杀的举动。生活就是这样沮丧无助、拮据悲惨;但米考伯也会苦里寻乐,痛苦之后也有自寻乐观的一面,如文中这样写道:“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乐观】

这是怎样的心理?我们说,这就是市民世故的心理和无奈之举了。他没法排遣困境,只有在心理上自我排遣,暂时忘却罢了,故追债之后的举动是“哼着一支曲子”,摆出“高贵的架势”。对比的手法,鲜明地展现出米考伯的双重性格,既有羞愧、沮丧的一面,又有油滑、世故、装作高贵的一面,展示了社会底层市民扭曲的性格。

4.因债务而入狱。米考伯的困难“终于到了危急关头”,被关入监狱。入狱就是因为“契据”欠债的事。写米考伯因债务入狱,有三个作用:

其一,更深层次地展示了英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现状,包括监狱里的境况;

其二,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同情心与善良正直的性格,也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夫妇的友谊;

其三,是告诫人们,不要透支生活。

5.因破产而释放。米考伯入狱后,文中却说:“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长期以来住在监狱外面更舒服一些。”一是监狱的生活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居住,相对比较安定;二是卖掉了家里的家具,有了一些生活的补给;三是没有了追债人的追债与辱骂;四是亲戚朋友也来“出面来帮助”,米考伯太太“她娘家的人”也出面援用“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最终“获得自由”。这有讽刺性,是生活是含着泪的微笑。

同时,“米考伯的生活”这条线索,并不是单线运行的,大卫的精神痛苦也是随着米考伯一家的起伏变化而变化的:倾听米考伯太太的诉说,心生同情——因“同是天涯沦落人”产生深情与友谊——米考伯入狱,“我”为之极度伤痛——最后一直在监狱里陪伴,陪米考伯散步,陪米考伯太太玩纸牌。大卫“痛苦着别人的痛苦,快乐着别人的快乐”,这是作者狄更斯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等级观念,对金钱、对灵魂的拷问。

【小结】“米考伯的生活”线索——米考伯的困难增加了我精神的痛苦。

【提问】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大都个性鲜明,他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此特征,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请结合描写米考伯夫妇具体分析。

【明确】作者捕捉到他们特有的外部特征,如习惯动作、姿势、用语等。经过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反映出其性格特点。

米考伯先生的初次亮相——“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三言两语,一个经济拮据,却喜欢装成“文雅的气派”的形象。之后作者重复突出此类特征,如“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等,写出其爱慕虚荣。

还有,在其一悲一乐的迅速转换中表现人物性格:

表现一:当债主上门追债时,他“真是又伤心,又着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表现二:在监狱里大哭一场刚说完“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的至理名言,又马上“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随后就“变得高兴起来”。

这些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格特征。

米考伯太太则“跟她丈夫完全一样”,同样爱慕虚荣,同样“能屈能伸”。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很戏剧化:她生活困难,却又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大吃大喝,“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

所以,“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米考伯夫妇已成了文学中的典型,他们的性格被称作“米考伯主义”。“米考伯”一词也被收入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三)任务二:思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所表达的主题

【提问】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在大卫身上寄寓了哪些精神与期望?

【明确】节选部分所选内容正是大卫人生的最低谷,是大卫需要苦寻出路的阶段,也是决定大卫性情的重要关口。

大卫·科波菲尔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

童工生活的折磨,也没有改变他善良友爱的高尚品格。他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伯夫妇深表同情,他耐心聆听米考伯太太的反复诉苦,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他在米考伯一家几乎断粮的情况下,掏出自己剩余的不多的工资请米考伯太太收下,他帮米考伯太太典当银餐具,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他前去探望;他最后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

【寄寓主题】在苦难的挣扎中,永远不要沉沦堕落,永远要保持善良。(大卫的姨婆对大卫的教导与期待:“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四)任务三: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的叙述视角及作用(“自传”色彩小说的特点)

【提问】《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有两个“我”,一个是童年的“我”,一个是成年的“我”。两种视角交错使用,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融进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③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追问】《大卫·科波菲尔》作为自传体小说,你能概括出其哪些特点?

【明确】①有真实性:故事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或在此基础上的改编,才能称之为自传体。

② 有文学性:可以运用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虚构和加工,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体现小说的艺术价值。

③ 叙述上通常用第一人称,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原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④ 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作者自己,通过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主人公的性格、情感和成长经历。

⑤ 有情感深度,能够深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思考。

教学总结:1870年6月9日,58岁的狄更斯因患脑溢血逝世。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从某意义上说,大卫就是作者的化身。即使经历再多风雨,他依然保持本真与对生活的热情,并不断从现实中汲取力量、突破自我,这让他成了不朽的经典。

刘禹锡曾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唯有在曲折的过程中不断奋进,才能到达最美的明天!

路遥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让我们做生活的乐观者,做命运的主宰者,无论遭遇什么,我们都要保持人格尊严,不失善良与真诚,永远保持生活的热情与人生的进取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