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8.周四,多云
气温23°—31°,体感温度26°,露点温度21°,西北风3级,阵风风速33公里/小时,AQI(cn)14-优。能见度12公里/时。湿度78%,残月照射范围15%,月落16:31,日出6:15,日落18:29。
一夜秋雨,气温终于降了下来。早起天空阴沉,室外的树林在摇晃,打开窗,一阵凉风窜了进来,真凉快!
6:30,不知什么时候起床的母亲,在做她的运动。喊了一声姆妈,我进厨房准备早餐。
称量体重,好不容易减下去的两斤肉又回到了身上,它们在哪贴着?我不知道。这是这几天连续大吃大喝的战绩。
吃完早餐,令先生收拾厨房,我开始码字。
晨起时,昨天文章的内容变成一帧帧黑白画在梦境里闪过。还得修改,重新布局,好多种开头,好多条线,纠结啊。只有一周就截稿了。
阅读完今日扬子江文萃推文《活过七岁》。将如下文字留在文章后面。
张冬梅老师这是逆天改命啊,有如此能耐,主要原因是张老师不仅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有一个幸福的少年时光,一个幸福的青春期,一个幸福的中年。
父母的关爱呵护,哥哥们的礼让,是她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保障,这些足以抗击那些缠身的病痛。
幸福的婚姻让她拥有了另一个温馨和谐的家,一家人有余钱剩米,有爱。应对一切困难自不在话下。房间隔缺损在这样的家庭面前,在先进的医疗技术面前,不堪一“刀”,很快修复。
现如今,活过七岁的张老师,每天热气腾腾地生活着,还在扬子江文萃发表了自己的作品,真是可喜可贺。我想,当她把这篇文章读给她九泉之下的父母听,她父母应该会含笑,托秋风告诉她,“女儿,你真棒!”
大赞题图。孩子快乐的笑容与母亲的愁眉苦脸同框,在一座土坯房的禾坪里形成强烈反差。而那明媚的阳光照亮了生活,预示着一个灿烂的未来。特别符合文章内容,符合张老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