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胡因梦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读很多书是要让自己去啃的感觉,即使不是很有趣,很吸引,为了学习也努力去读。但读这本自传,每次拿起书都有要不停读下去的感觉。吸引我的是一个同样的人类,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困惑,她的所思所想所经历所感悟的过程。
感觉她很坦诚,很真实的回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不是表演,没有藏拙,好的不好的,美的丑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所有的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悟都记录下来与人分享。读完后,没有茅塞顿开,也没有豁然开朗,有淡淡的惆怅。就像她书中说的,为了逃避痛苦总想找到捷径,可人生没有捷径。想要解脱,想要开悟,不是读几本书就能够做到的,总是要经历万千,蓦然回首,走过的路,也不知道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意义,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就是这样的。每个人的人生都要自己走,不能完全的模仿,只能是在书中,在别人的经历中,找一些理解,找一些支点,找一些勇气,找一些方向。
习性来自基因遗传和原生家庭影响
胡因梦的成长轨迹与她的原生家庭关系很大。父母不和谐的关系,母亲强烈的控制欲,这些都对她影响很深。但是,同样的原生家庭环境,不同的人可能反应不同。另一个因素就是基因,也可以说几世轮回的印记,细胞的记忆等等。
我和姐姐是在同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即使爸妈待我们有差别,可他们的观念是没有差别的。为什么我和姐姐个性差异很大,她就比我和善很多。而我性格中自私、冷漠、自卑、自闭的方面就很重呢。我想这和先天,转世轮回的经历不同有关。
我的女儿,除了我们的养育方式对她的影响,不可否认,她有自己的天性。敏感,倔强这些都能感觉到。
了悟到这些,对自己对孩子都不需要太苛刻。我们修的这一世的功课,是建立在之前好多世的基础上。之前的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既然无法掌控,何苦求全责备呢。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接纳。
身心自救之路
因为我自己也在身体调理上关注过很多,尝试过很多,所以,对这方面很感兴趣。看到胡因梦的记录,真是很有感触。看她为了身体健康尝试的那些另类疗法:针灸放血疗法,刮痧、中药、生食排毒、断食、花精疗法、特异功能疗法等,有有效的,有暂时有效长期无效的,有被骗的,只有尝试过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而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活在这个物质世界,就要以物质世界的规则行事,奇迹往往是规避痛苦的捷径,人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为了调理身体,我也是不断尝试着。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可很多无法坚持,比如拍打拉筋、健身等。找过很多中医调理,吃过很多中药,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前几天遇到一个针灸推拿大夫,他拍着胸脯保证能让我越来越年轻,还能根治任何疑难杂症,还能通过符咒的方法救生死。这样的人能信吗,那狭窄逼仄的空间,脏兮兮的床单,扎上针没一点得气的感觉,贴上艾灸贴烫出水泡。尝试了三次没有任何效果,再加上男按摩师总让人觉得尴尬,果断放弃。
求人不如求己,终归还是要打开心结,不抗拒,不拣择地面对人生各种考验。平静地觉知着一切现象的变化,而不生起任何想要改善或调整的欲望。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坚持运动,坚持一种练功的方法,比乱找捷径有益的多。
意识层面追求自性,保持觉知
这点我是认同的。和胡因梦感受一样,佛、道、克氏的观点都是相通的。没有评判,没有二元对立,没有先入之见,只有当下。这就是空就是无,就是无目的、无拣择的单纯观察,就是止息,就是清静,就是开悟。
但是单纯从读书,从头脑层面去悟,很难落实到生活中去,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现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行,是心手相应,知行合一。一定要找一件事,动手的事,通过动手达到专注,让头脑一片轻灵。越发觉得学一门手艺有助于身心发展,既能养活自己,又能把专注力更好的放在当下(即是修行)。
关于单亲妈妈的看法
胡因梦很大胆,敢于不在意世俗的看法,未婚生育。她对于单亲妈妈是否会对孩子带来伤害的看法,我也很认同。她说
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然而学习的过程总归是充满着艰辛的。其实所有的伤害都来自于苛求、掌控、高压、不尊重、贬抑、漠视等内心的暴力,而暴力的形成往往只是因为有恐惧以及无法开放地经验人生。只有学会如如不动地透视和深思,才能免于受伤。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首先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而没有任何责难、内疚或不平衡,因为上述的反应都是愚蠢和多余的自虐。为了孩子的幸福,必须治疗自己的身心,只有当妈妈健康时孩子才能直接受惠。
总之,能给孩子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当然是好的。但前提是这个家当真是幸福的,而不是假装幸福,凑合完整。我的女儿虽然刚7岁,还不懂得人情世故,但是她的确是喜欢爸爸,希望爸爸留在家里的,也会很令我惊讶地把我和她爸往一块儿凑。但我很清楚自己的心,我无法真心接受一个人的时候,勉强不来。我也不会为了她的愿望勉强自己。我也毫不担心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影响到她的幸福。她有她的功课要修行,她不能苛求掌控别人,她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我能给她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爱和自由。
有时我在想,自己对死亡有很深的恐惧,我到底在恐惧什么?有很深一部分是害怕不能陪伴女儿长大,让她失去妈妈的爱。可再想一想,如果真的没有了妈妈,她会怎么样?会伤心,可能伤心很久,会无助,会遗憾,会经历很大的痛苦,但这些之后呢?她还是会成长,会习惯命运安排的一切,还是会找到她自己的学习方式,面对她的人生。我的恐惧也只是一种妄念。
这本书读完快一周了。刚读完的时候没时间写读后感,断断续续写,很多当时的感受就淡了,没了。思绪又跟着进入了下一本书。有时想,读太多书未必是好事,要留出空白的时间专注于实践,把书中吸收到的营养落实在具体生活中。可习惯了读书,又忍不住不读,关键是地铁上的漫漫时光浪费了也可惜。再读,又有新的感受。再回味,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在慢慢进化着。虽然很多书的中心观点都类似,但就是在不同的文字中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自己的心念。这是读一本书达不到的,具体说哪本书影响最大,又好像也说不清。还是顺其自然,想读就读,敞开心,不带偏见地汲取。能读书还是件很幸福的事。现在买书真的不算贵,看着家里那堆积的书,有很多还没读,真是营养丰富的大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