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刷公众号的时候,网红咪蒙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文章名为《那个经常旷课的学渣同桌,去年挣了1000万》。出于好奇,我点进去看了这篇文章。文章是从咪蒙公众号后台一女生的留言写起的,该女生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她从小就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她的同桌则完全是一枚“学渣”,经常旷课,考试总是不及格。但是,这个女生前几天得到了一个消息,她的学渣同桌去年竟然靠写网文挣了1000万!而她却因为交不起押一付三的一万块房租,正厚着脸皮到处借钱。她很崩溃,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优秀那么努力竟然还不如她不屑一顾的学渣同桌混的好。
文中咪蒙给出的一个理由是:这个社会正在淘汰追求完美的人。她说,不是这个世界不公平,只是时代变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在某个细分领域突出的人,就能得到非常高额的回报。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追求全面发展就是追求全面平庸。
咪蒙是个很有个性的网红作家,她很多文章都比较反常规,由此也遭来了很多骂声,但是一定也有很多认同者和追随者。其实,我看到她提出的论点“这个社会正在淘汰追求完美的人”时有点懵逼,因为确实我我们的惯性思维存在冲突。我们总是觉得应该事事追求完美,网上有很多人为处女座辩白,说正式因为处女座的人事事追求完美,所以才成功了,然后就是举出各种名人的例子。我承认,咪蒙确实挺厉害的,她善于自圆其说,能用比较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己提出的论点。其实她提出的这个观点有点类似与当今社会上一直倡导的“工匠精神”,即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领域,然后做精做深做好,把这个领域的事做到趋近完美。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一下那位女生的疑惑。她看到自己的学渣同桌挣了1000万,所以觉得他比自己成功,所以觉得很不公平。按照她的观念,自己那么优秀,那么努力,一定会比学渣同桌成功啊,然而当其听闻同桌挣到1000万而自己为付房租还在四处借钱的时候,心里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我很想问一句,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当下社会的标准应该是钱吧。我们总是把成功简单地理解为票子、房子、位子、车子等物质元素,认为一个人如果有车有房有存款,那他就是成功人士了。这无疑是一种过分功利也过分单一的成功观。
成功应该会给人带来很强的幸福感,但是那些有钱的大佬们,土豪们,真的幸福嘛?我看未必吧。我就简单举个例子吧,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的一塌糊涂,剧中有个角色叫祁同伟,他是省公安厅厅长。按照现在的成功观,他应该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士吧,身居高位,有房有车有老婆有情妇,有各种政治资源,很成功对不对?但是他的结局呢?小说中他的结局是自杀。很多官员在任时很风光,各种阿谀奉承,绝逼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可是,落马之后呢?也只能落下个墙倒众人推的结局。那些风光无限的企业大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剧中的另外一位人物叫陈岩石,是退休的老检察长,他一身正气,退休后和妻子主动搬到养老院住,是其他人眼中的奇葩、老顽固。但我觉得他就很成功,他的成功不是物质上的充裕,而是精神上的富足。我想,他每天应该都过得很幸福吧。
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同的成功观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唯利是图的金钱成功观只会让社会矛盾更加尖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与当下的成功观有无关系呢?当然有!黑心商人为了牟利生产问题食品,赚的盆满钵满,虽然其道德上已经完全败坏,但是因为有钱,他仍然是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受人追捧。细思极恐,对不对?
成功观是价值观的一种,成功观出现问题了,说明我们的价值观也出现问题了,为了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转变价值观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