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前研一在他的《低欲望社会》一书中写道:
“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都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
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1. 你是不是也这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没啥欲望了
去哪儿吃饭?
没啥特别想吃的....
周末去哪儿玩?
没有想去的地儿......
双十一买点啥?
好像没啥想要的.......
有没有喜欢的人?
好像连心动的感觉都没有了......
记得小时候有无数梦想,
出国,上名牌大学,当漫画家,会八种语言,
现在眼前只有工作或者学习的deadline。
以前一定要考第一名,
现在即便有想要争取的东西,
努力一下发现做不到就算了算了。
以前疯狂的迷五月天,迷周杰伦,迷王力宏,
每次出新歌都激动地去买CD,
现在周杰伦来开演唱会,
无动于衷.......
这么年轻就已经如此清心寡欲,无欲无求,
其实还不是因为一个字:
2.低欲望已成一种社会现象
其实日本现已进入了这样一个社会,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小孩,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见过父辈们泡沫经济时代的悲剧。父辈们眼睁睁看着房价从高位到腰斩再到谷底,从“买下整个美国”的自信,到现在还无法还清当年的巨额银行贷款,房价已经跌成四分之一了,贷款却一分不少还要继续还。
日本战后的爆发式的需求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使得日本经济腾飞,一下子从身无分文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了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过度投机和热钱,埋下了巨大隐患,再加上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把日本打到奄奄一息,2011年的地震更是雪上加霜,神出鬼没的金融危机和无法预测的天灾人祸,加之日本政府多年的财政赤字也使日本人对政府日后是否能提供养老金产生怀疑,这些统统将日本民众推向另一个极端:拼命存钱。
中国人的身上,有着日本的影子,低欲望社会的阴云,已经在我们头顶盘旋了。
一线城市对年轻人的不友好,更多地体现在高房价上。越来越多地年轻人佛系,不作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经历过建国时候祖辈父辈们从无到有,可以充满希望看到未来,可以创造未来的时刻,没有经历过贫穷到吃不起饭的时刻,活在一个不会撑着,也饿不死的温水煮青蛙的时代。
而互联网又打破了一切信息差。年轻人一眼就能看到未来,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也养不起孩子,负担不了高额的教育费用,和赡养4个老人的重任。他们岂止不愿意结婚,如此压力扛在肩上,恋爱都不想谈......
其实你不是低欲望,也不是懒,你是看透了一切,觉得挣扎也没有什么鸟用,随遇而安,逆来顺受,毫无斗志,绝不反抗,佛系青年也算是另一种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吧!
3.如何摆脱“低欲望”状态
这种“活死人”的状态很让你费解,徒增了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和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就算不为推动社会进步,如何解脱这种困境救赎自己呢?
这个时候你需要好好分析一下,促使你丢失欲望的原因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情况,“求而不得”的挫败感和“如愿以偿”梦想实现后的空虚感。
当你处于“求而不得”时,要么选择提高能力,继续追求,要不就要选择和日本年轻人一样降低欲望。
当你处于“如愿以偿”时,你就要探索新的欲望了。
有些人总说自己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一方面可能是你没有“读万卷书”的眼界,小时候会因为看黑猫警长想当警察,会因为演员可以体验百态人生想当演员,而现在待在舒服区的你,不去接触新鲜事物,不去刺激自己新的欲望,自然感觉能一眼望到自己人生尽头了;另一方面可能是你没有“行万里路”亲身试验过,就比如没见过大海的人,就算别人把海底世界夸成了花,你不去亲身下潜一次,可能也对大海提不起兴趣来。
不断探索新欲望,也是不断了解世界,不断开拓自己的过程。
让我们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更大的世界就摆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