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各种资源都紧张。爸妈忙着挣钱养家,根本就没空事无巨细的管我们,再加上信息闭塞,横向纵向的对比都没有,所以孩子和父母其实是相对简单且快乐的。
但现在却不一样,4 个人围着一个孩子,他们受到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高。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受到的要求也会前所未有的多。
正是越来越富裕的养育精力,让我们像直升机一样,眼睛无时无刻地紧盯着孩子。
我们上小学时的一日流程,通常都是回家放下书包就跑没影了,不到饭点绝不回家,只要不闯祸,基本上父母也不会管。
但现在:
孩子放学回家没洗手,被说——卫生习惯不好爱生病。
玩玩具弄的哪都是,被说——你连用完就收起来都做不到,以后能干啥?
有点驼背没站好,被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光吃米饭不吃青菜,被说——挑食的孩子身体差。
作业磨蹭被说——不自律的孩子将来走不远。
不爱上英语课,被说——不重视外语将来被别人甩下。
上舞蹈课/积木课/钢琴课不认真,被说——没个特长注定普普通通……
从孩子进家门的那一刻,各种要求和说教就没断过,好像你一点没注意,孩子今后的人生就要完蛋似的。
随手一划拉手机就是某专家的育儿方法,随手一刷就是别人家的完美小孩。
再看看自家孩子,好像哪儿哪儿都离标准差一点。
于是,孩子不努力的每一秒你都觉得是浪费,孩子的哪一点没教育好都是罪过。
有人问:让人感到窒息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一个高赞回答:起床起晚了会被催,东西放错会被说,吃饭吃什么会被要求,就连站着、坐着也会被规范,怎么都不对,都会被父母教育,你应该怎么做。
父母给予的关注的越多,孩子感受到的要求就越高、越密集了。
但孩子自然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如你所愿,孩子越做不到,大人越焦虑,孩子感受到的压力就越高。
他需要时刻察言观色,时刻小心翼翼地应付父母的要求,时刻在内耗自己。
当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高度压力中,不得喘息,他的自我不断被压抑,内心是很容易崩的,最终不是反抗就是自我消亡。
很多有抑郁倾向的青少年,都源于父母高压式教育。
所以,我们能关注孩子是好事,但是关注带来的副作用,也要有意避免。
适当给孩子松绑,不仅是为孩子好,更是给父母留条活路呀。世上没有完美的小孩,更没有完美的父母。
我们既然也不完美,为什么要把孩子按在我们预设的路上走呢?
被父母无限干涉的孩子,成年后,永远超越不了他的父母。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内在成长的动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无限多的爱和一些不能碰的底线,除了这两样,请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权利,孩子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