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2025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在新时代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前行方向,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过去对外开放成果的深刻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着眼全球的战略擘画,对于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一、历史的回声:对外开放是成功的关键密码

回首过去,中国经济腾飞的每一步都与对外开放紧密相连。从设立经济特区时的大胆尝试,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再到如今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过去40多年,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进口市场 。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支撑,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大门,让中国在吸收全球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的同时,也将中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

二、时代的呼唤: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主动选择。

从国内来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人才、数据、资本等要素配置,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引进全球先进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也能促进扩大内需,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在更大范围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量优质进口丰富了国内市场,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

从国际视角而言,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全球贸易投资、发展合作营造良好环境。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为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

三、行动的指南:落实文章精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了将文章精神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需从多个方面发力。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同国际规则高水平对接。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容相通,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加快制度创新。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

在外贸体制机制改革上,要深化外贸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发挥自身服务贸易优势,推动服务业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全球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参与到高质量发展体系中 。

区域开放布局也需要优化,要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发挥香港、澳门地理位置和资源在对外开放体系中的优势,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合作 。

最后,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稳步拓宽合作新领域,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平台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行 。

在工作实际中,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企业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