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杨梅老师讲如何赞美人,强化了一个观点:爱和赞美是精神的食粮。她说人有两个生命,肉体的生命和心灵的生命。肉体的生命需要吸收五谷杂粮、肉类、蔬菜等食物提供的营养。精神的生命需要的营养是什么呢?是爱和赞美。所以要学会爱和赞美。正确的赞美是描述事实再加赞美。有些赞美是毒药,不是营养,比如直接说:您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帅,你真漂亮等等。没有事实基础的赞美,不是毒药就容易让人觉得假。
杨老师开场讲了一句话,讲了很久,我很认可:身心健康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正常!学习成绩出色的孩子,心理未必健康!
杨老师讲的大致内容如下:
正常心理和不正常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病)的区分:就是心理是否有自知力,是否知道自己是谁,是否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写到这我突然冒出了正常人为什么有些人区分不出来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是因为欲望蒙蔽了双眼,是因为内心有所企图,如果不是这样,内心可以放弃一些东西的话,那人就不用这样做了。)没有心理自知力的人内心没有矛盾,也不会感到痛苦。
接着讲了正常人里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的区别,就是看内心是否快乐?快乐的人心理就是健康的。内心总是痛苦的,不快乐的,就是心理不健康的。所以老师建议针对孩子,只需要问两个问题就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健康,一是问孩子在学校快乐吗?二是问孩子在家里快乐吗?(写到这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坚持要让孩子快乐,是做对了。杨老师也说到,她做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以前说要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做好多题的量表来判断,其实不用那么复杂,就是问孩子是否快乐就可以了。而要疗愈孩子,就是让孩子快乐就好。怎样与孩子交往,孩子会快乐呢?首先要与孩子玩,孩子天性爱玩,与孩子玩就可以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其次就是赞美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过要正确的赞美孩子。)其实很多孩子在学校不快乐,这个时候父母要就帮孩子分析是否导致的。不过孩子更多的是在家里不快乐。父母让孩子在家里不快乐,就更不会管孩子在学校是否快乐了。想到这,又觉得很可悲,有多少父母把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的呢?想到这我更加坚定对侄女的辅导了。我一直坚持对侄女说:考好大学是为了以后的人生更快乐,但是如果在追求的过程中都不快乐了,这么多痛苦,就违背了宗旨。我们要让备考之旅也变得快乐。怎样快乐怎样来!
只有情绪好了,内心快乐了,孩子才能专心学习,专心听讲的。
第三讲了什么叫正常?正常就是符合孩子智力水平的学习成绩,学校,包括考上的大学。在这里杨老师解释了智力是由什么决定的?杨老师很幽默,说是祖宗决定的。既然是祖宗决定的,比孩子的成绩就是比祖宗,上课的时候,杨老师通过用两种方式来演绎一段对话,一段很家常的问孩子成绩的对话,就是问孩子考试多少分,同桌多少分,班上最高分是多少?换成问祖宗考试多少分,同桌的祖宗多少分,班上最高分同学的祖宗多少分?真是棒喝!通过这样的对比,让人觉察到对比孩子成绩是多么的不公平。智力由遗传决定,而这个遗传是由父母遗传而来的,成绩考差了,不检讨自己遗传,还一味责怪孩子。杨老师想说的是:人很人是没有办法比的,人只能是和自己相比的。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就可以考到符合他智力的学校、大学。
后面还用比较大篇幅解释了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心理不一定健康,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一味的只要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其他生活应该做的事情,父母一味的包办,孩子就会心理不健康,哪怕成绩好,心理也会不健康。通过杨老师请听众做角色扮演,听众自动自发得说出了溺爱孩子会导致心理不健康。
通过听杨老师的课程,得出一个结论:关注孩子是否快乐的父母,不用太操心孩子的成绩!反而父母太在乎孩子的成绩,容易让孩子心理不健康,让孩子产生心理痛苦,耽误很多事情。
感觉杨老师的课很快乐,很灵动。同时又让人学到很多东西。
鲜芹分享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