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堆积如山的事情反复在脑海中此起彼伏地浮现,不断占用着我们的精力。
很多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难做,而是畏难的情绪造成我们迟迟无法开展工作,也就有了那么多拖延的事项。又或者,开始去行动了,也完成了一些事情,但是丝毫没有体会到成就感,因为一想到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项,瞬间头大,烦躁不安。
毕业了10年了,脸红的是,我至今也没有学会怎么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所幸,一直有着朦朦胧胧的改变的意识,看过一些时间管理的文章,买过时间管理的课程,也试着写工作计划,待办事项,但是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被打回原型
反思后,我认为需要结合自身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才是最关键的,别人的观点都是基于某一环境和自身习惯的,观点正确,但是照搬来用,还是不太适合自己。
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的习惯做了一次梳理,罗列了一些管理日常生活工作的小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管理日常生活工作能有所启发。
第一、待办事项清单管理
工具:EXCEL待办事项管理清单+手账本+”日事清“APP
使用方法:四象限原则——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使用频率:每天
具体操作:
1. 工作上,把所有能想到的工作待办事项放在一个EXCEL的表格中,不管是紧急要处理的,还是过段时间才需完成的,按照四象限原则区分开,一目了然,任务非常清楚。
2. 生活中,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手账本,一支笔,开始写能想到的需要去做的事情,当天需要完成的就写在当天的那页,以后要完成的,分为2种:一种是有确定完成的时间,可以写在月计划中,比如:还书,还信用卡,考试等等; 另一种是长期的,暂时不好确定时间的,比如说:学英语,提高韩语能力,购物等,这样的可以写在备忘录里。
3.上面2个工作完成后,按照四象限原则来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待办事项分别放进当天的日计划中——“日事清"APP,依次完成即可。
经验:
1. 重要紧急的任务我自己规定每天最多不能超过3条,如果超过,就要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时间规划和行动力了
2. 每天主要的任务是完成重要非紧急的事项,比如备考,学语言,工作总结反思,工作流程优化
3.很多人将今日待办事项一股脑地写上20几条,其实就算完成了一半,也会对剩下没完成的事项倍感压力,但如果我们按照四象限法则做个划分,每天要做的就那么几项,难度也明显下降,完成了就能收获到成就感。
结论:只要每天完成“日事清"APP上面的任务,就算剩下再多的事情,都不觉得烦躁了,因为已经”今日事今日毕“,忙碌一天后收获满满,很有成就感,没有瞎忙的感觉,再也不用为每天疲于应付重要紧急的事情了。
比如说写文章,虽然我也是加入007以后才开始动笔写,但是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不要每次都等到最后一天才写完,至少在交作业的前一天写完,这样会有时间进行修改,记得最夸张的一次,是掐着点提交的,别 提修改了,能准时完成已经是很勉强的了。当时提交完成后,自己的心情是很沮丧的,丝毫没有成就感,感觉就是为了应付而急匆匆地完成了而已。其实真的是没有时间写吗?都是自己找的借口罢了,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之前007群里提到的”存粮“,那也是我接下来的要完成的写作目标。
第二:对繁杂信息及时整理收纳
现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通过微博,微信等,每天都能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接受,那么就将很容易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失去方向。正如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心情也会变好一样,我们对脑海中的这些信息及时整理归纳,也会让自己不再毫无头绪,做事得心应手。
比如说:
1.微信群每天上百条的聊天内容,为避免爬楼看信息,每天都要对微信群中地信息及时下载整理,当天清空聊天记录,将看到的干货文及时保存到印象笔记后及时写下读后感。
2. 每天整理电脑桌面,文档归类,工作中不再因为找资料而手忙脚乱,能做到游刃有余。
3. 定期整理手机APP,定期删减订阅的公众号,每天浏览的固定公众号不超过5个,给手机瘦身。
第三、先将手头现有的资料消化完再去关注
平时看到好的文章,我都习惯性地保存到印象笔记中,虽然看似收藏了很多干货,但是随着时间地流逝,又有多少是真正理解并吸收的呢?
之前看到喜欢的公众号推荐的课程,头脑一热就购买了,到现在还有很多没有打开收听。其实这跟买书是一个道理,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买了放在一边却不看,真的很浪费
改变:
1. 看到一篇自己看后拍手称快的好文章,及时记录下来,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也是看完后的收获,如果只是当下看完点头称是,其实看与没看都没什么大的区别,不是吗?
2. 将之前购买的付费课程列入重要非紧急事项,不再盲目买课程,一般课程都会分好多个篇章,每收听完一个篇章后,及时做笔记,笔记可以记录一些课程中自己认可的观点、方法,也可以结合实际内化成自己的观点。
第四、养成及时记录,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等车或者坐车,甚至吃饭时突然浮现的灵感,过后再怎么想都记不起来了,这个时候肯定懊悔不已吧?
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及时做记录的环境或者条件,那么微信语音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在路上收听某一课程有所启发时,可以将听课后的感想用语音的形式来发送给自己保存,等方便时再进行系统整理;
再比如说现在我们都在参加“七天一篇写七年,七年后一起去南极"口号的007写作,那么平时就要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有时候不方便用笔记录的话,我会选择将当下的想法立即发微信语音给自己。
因为灵感稍纵即逝,如果每次都正襟危坐地坐在书桌旁才开始构思,那写一篇文章将花费大量地时间,其实选题和构思我们平时就可以顺带着把这部分工作做完,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及时总结还体现在对自己当天的生活和工作每天进行复盘,可以写日记,可以录音频,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去坚持,养成好习惯。
第五、有全局观,以终为始地进行工作,会更有效率
我们在进行一项任务时,有时候在做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时候在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收集一些信息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项目无法进行下去,如果没有全局观,项目很容易就止步不前,但是如果我们以终为始地开展工作,很多问题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做事更加有效率。
比如说,做某一个产品的PPT介绍资料,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确认,如果已经明确了截止完成的时间,那么先完成所有能完成的事项就是全局观,细节部分可以完成后再修改也不迟,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去扣细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就得不偿失了,有的时候,完成比完美重要。
好了,这就是我目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罗列出来的一些管理日常生活工作的小方法,当然我也会定期做回顾调整,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多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