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赫尔巴特是德国(1776-1841)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知主义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据有重要地位且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
主知主义强调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智力和理性的价值,主张把传授系统知识和发展理智作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与目的,注重探讨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重视探究选择、编制知识内容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
赫尔巴特的主知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些几个内容:
1、教学阶段论
要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
所谓“专心”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没有专心,就不能正确和透彻地把握、领会“一切值得注意、值得思考、值得感受的事物”。
所谓“审思“是指把一个又一个“专心活动”统一起来。
赫尔巴特说,“我们所要求的专心活动不能同时发生,它们必须逐个产生。首先是一种专心活动,接着再有另一种专心活动,然后它们才在审思中汇合起来。
人必须有无数次这种从一种专心活动过渡到另一种专心活动去的变迁,然后才会有丰富的审思活动,才能随心所欲地返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中去。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2、教育性教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因此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役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
他说:“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
3、训育
赫尔巴特关于训育的慨念是说 “训育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换言之,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
一是限制,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
二是赞许(奖励),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决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三是责备,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
四是惩罚,谁耽误了时间,就让他失去享受;谁做坏了事,就让他没有资格享受;谁不节制,谁就应该得到苦药;谁讲话,谁就被逐出教室,到那种每个人都听不到他讲话的地方去,如此等等。这种惩罚可以告诫,可以起到使人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
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和训育也是有区别的。管理所关心的是现在的作用,其手段一般比较严厉。而训育将注意到学生的未来,它表现为耐心,不是短促而尖锐的,而是延续的、不断的、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地停止的,使人感觉到一种陶冶的力量。
(22年度写作营第157篇1294字,累计24716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