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快起来!”
“天还没亮呢!”
'你昨晚保证了,早晨起来把作业做完呀!”
“嗯——嗯。人家刚做了个梦……'
“别说梦话,快穿衣服,看你爸打你!”
“妈,我真的做了个梦嘛!”
“好,好,好孩子,听妈的话.快着,抬胳膊!”
我梦见呀,我当了总统了!”
“算术不及格,还当总统呢?
'伸脚丫儿!”
“不骗您,我还下了一道命令呢?我……”
“伸脚丫儿!”
“管学校的大臣跪在我面前,我坐在宝座上可威风拉!我命令:给老师的孩子作业留得多多的!”
作者:谌容
所谓“暗示”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的表达。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实写意,不直不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法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寓意深远,使读者在一种比较含蓄的、间接的艺术氛围中,自然地领略到作品的意图。
本篇文章虽然篇幅简短,内容简略,却暗示了作者内心中的真实想法。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直接写出现实生活中孩子被作业所困所哭,而是以一个孩子和母亲的简单对话出发,诉说孩子对繁重作业的厌恶。简洁纯朴的话语,反映孩子内心深处对超负荷作业的厌恶和想要反抗的心理。同时也反映了当今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重,学习效率低下,孩子对逆反心理加重等,都引起人们的反思。
再比如契诃夫的《食客》,讲述一个孤寡老人,虽然贫穷但却养着两个牲畜,如今老人要去亲戚家养老,将两只牲畜送去屠宰场。看着牲畜的倒下,“那一整天,他的眼睛给一层雾蒙着,他连自己的手指头也看不见了。”这篇小说是写老人晚年的悲惨,此时写两只牲畜的下场,也暗示老人同牲畜一样去当亲戚家的“食客”,往后的生活也可能同这些牲畜一样,被人抛弃的悲惨结局。
运用暗示法,以一件小事暗示某些大事,或写一个片段暗示整个整体,或以一瞬间暗示过去或未来。总之,暗示法通过一个“小形象”来暗示“大形象”从而达到意义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