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一项面向全国的大型调查发现,当前学校教育过程的公平和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家庭学习支持与介入模式对教育过程公平与质量存在重要影响。
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在父母是本科学历的家庭中,采取放任型模式的家庭,其子女各方面的学习结果都最差。
调查显示,学校越来越重视课程建设,然而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拓求变的学校仍然不到四成,六成以上的学校处于观望状态。
62%的学校不具备课程改革探索的专业精神,而且相对水平比较低,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不够;38%的学校处于积极拓展求变的状态,这一类学校在形成课程愿景、发展专业社群、注重引领行为和聚焦课程问题上不仅积极主动,而且有具体作为和进展。
较之过去,大约有一半的学校制定了文本化的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规划。所有调查学校中,43%的学校研制了自己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方案,52.8%的学校研制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整体质量优良。
重视课程建设的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幸福感、学业成绩均相对较好。如果学校在课程领导行为各维度上的表现越积极,那就更有可能看到学校在课程与教学、教师状态、学校氛围方面出现积极变化,教师工作状态也更为积极。
但多数学校最重视的依然是考试成绩。那些保守而不愿改革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教师状态、学校氛围、学习兴趣、学校幸福感和自我概念等六项指标只达到了平均分数,唯有学生成绩一项高于平均分数。
调查发现,学生成绩好的学校,普遍更不重视学校课程规划。在样本学校中,只有15%的学校学生考试成绩好且课程规划做得也不错,另外85%的学校学生考试成绩好,但没有课程规划方案或方案质量非常不理想。
此外,考试科目超课时现象也很普遍。在考试科目的课时数上,考试主科超过国家规定课时的情况比较严重。
67.92%的学校七年级的国家课程课时数高于标准课时数;90.57%的学校八年级的国家课程课时数高于规定课时数。最严重的是,七年级数学最高周课时数达到14课时,比规定课时高9课时,是规定课时的280%;八年级数学最高周课时数为12课时,高出规定课时7课时,是规定课时的240%。而高于规定课时两倍及以上的学校七年级占22.64%,八年级占20.75%。
来自文汇教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