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观的问题,最近有不少朋友问这个问题了,我说自己瞎写的。
这些搪塞之词总无法“敷衍”过去,这群人鬼精鬼精的!
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没有闲着,要想清楚,为什么去写作,而且这样屁颠屁颠的写作呢?
01
关于为什么写作,随着时间的变化想法也在不停的变化,这也算与时俱进嘛?
5年前,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作?我一定告诉他说,我想出本书。
随着4本图书的出版,对图书强烈的感觉淡下来了,经历过了也就觉得那么回事,如同人生中经历的很多事,在没有得到前,心如挠痒反复无常,得到后也就那样。
无数的经历证明,走过了,就“升华了”,就放下了。
对此,我也慎重的反省了半天,大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年龄作祟,追求调整了。我坚信,这是一个主导的因素。
我想,差不多了。
02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从小学生成长的过程。
有朋友捧,说你在这圈子写的不错。
我很惭愧回了句:毛。
作为学习型心态的一名小学生,真的觉得与很多作者有莫大的差距,每天都在琢磨别人写的文章,有哪些可以学习。
经过日夜反复的思量,我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自己写作的水平堪忧,离思想性、艺术性和准确表达还有很远的差距,谈不上一大糊涂,至少与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无论何时、何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使得文字更有穿透力、艺术性和准确表达。
深知自己身上的毛病,于是把写作当成学习的一个工具,一个兴趣爱好,一个修身静心的过程。
03
写作是一个尤佳的学习工具。
就同人的消化系统一样,输入才能输出,没有输入哪有源源不断的输出。为了实现写出文字,倒逼自己学习,可以是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可以是与别人的闲聊、可以是零散文章的学习、可以是大部头图书,但是,必须得有输入这动作。
今天一个朋友说,晚上逼到现在不知写什么?
我告诉她,你要写的一定在你看的书中、你思考的人生中、你的远行旅途中,如果没有这些,逼到明天注定也没有内容。
那么,要读哪些书?以下内容不作为建议。
一、书要精读。
1、将用1年时间通读《明朝那些事儿》不低于20遍,最近在读第二遍,琢磨出之前没有想明白的一些事、写作的手法,我相信后面还有很多惊喜,一定有的。
2、基本每周有一本书要读完,不贪多,一周读一遍,基本以樊登读书会内容为主,不做过多扩展,本人信任樊登读书会推荐的质量。
二、除了以上,要接触从未接触的学科,尤其侧重哲学、心理学甚至医学等内容。读熟悉领域的书没有意义,对于我而言挑战天书才是最有感觉的事。
有人说这属于吃饱撑的,确实,就是吃饱撑的,只有攻克不熟悉的领域,那带来的心流才会澎湃和猛烈。
不是嘛?
04
写作是兴趣爱好。
如果把写作当成工作,不排除可以做的很好,做到极致,但是对于很多如我普通人一样,仅是爱好者,或无法承受其中的煎熬,但是,兴趣爱好就不一样,如同自己的贴心小朋友,倾心聊天,这个过程就是无比的享受。
孔子这位老教授,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在写作中体会到乐趣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可惜,我体会的还不够强烈,或是修炼还不够。
那个爱因斯坦也明白这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那么痴迷发明,兴趣就是第一生产力,源源不断输出动力。
所以,我得好好培养这兴趣爱好,善待她,不去伤害她,培育并使其绽放。
05
兴趣是否绽放,这是未知的事,暂且不管,对于当下,我尤其感恩,写作让我心静,这比一盆凉水更好,让烦躁迅速降温,直接来个透心凉。
一直认为从容、平静的人生才是一生大追求,过多的欲望只能侵蚀生命丝毫没有好处。
道理都懂一大筐,但是执行起来就难了。
正是知易行难,对于99.99%的人都是如此,我也未能免俗。
但是,随着油腻中年的悄然来临、随着沉浸写作,发现心静的问题、一直困扰自己烦躁的问题被解决了。
写了不少历史人物,都是惨得不能再惨了,但是他们坚持活下来,每一次写作都是对自己的拷问,更是穿越时空与笔下的她/他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他们相比,我们无比的幸福,与他们相比,我们受到的那点委屈,是太过矫情了吧。
悲惨的开始,正是一个改变的开始,坚持下来的人可能会升华,而只有升华的人才值得尊敬。
升华的人,我们成为有勇气的人。
有勇气的人不是不惧怕世事的人,反而是惧怕世事,但是在恐惧中人坚持强行,用一点勇气的光芒照亮强行的路,余生不长,活的不再迷茫。
在写作的路上,“沉得住,因为肚里有足够的分量;静得下,因为脑子里有够大的世界”,这就是我方向。
于我,写作就是一场修炼。
06
因为坚持写作,生活发生很多变化,比如变得更加纯粹,大部分想法和安排都会向学习和写作靠拢,减少应酬、减少购物、减少无聊的交流、更是减少无聊的网上闲逛,更没有玩游戏了(我好像对这不是特别喜欢)。
简单的生活,沉淀了每一天,每天进步一点一点,看到一个个文字被敲打在电脑中,或许在年底可以治好的说,这一年没有白过,这些都是曾经活着的证据。
07
于我,写作无外乎是一个爱好、一个体味生活的过程、一次自我梳理、一次修炼。
千人千相,与我这就够了。
晚安,祝好。
蓝胖
201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