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 2025.08.28
书籍摘句合辑——武志红《深度关系》
零 -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对此,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给出了非常简明的答案:自信和热情。
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全能感” 的四种经典表达: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各种道理,头脑里明白很容易,但你必须使用肉身在现实中,也就是关系中去体验。
真正的自信只能来自爱。
壹 - 全能自恋及其变化
1.1 全能幻梦
孤独总是和全能感联系在一起的。
心智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是,能区分想象、行为和后果,知道想法不等于行为,行为不等于后果。
纯想象中可以全能,这也是创造力的一个动力。
全能感的常规表现:卓越强迫症,强大恐惧症,行动困难症,投入困难症,诛心论。
另外,完美主义常常是全能感的一个简单延伸。
1.2 全能自恋相关的心理机制
要特别警惕最容易找到的主流答案。
一个人失败后,如何去处理失败,这会显现出不同的心智水平。
全能感真是有核弹级别的能量。在它的驱使下,可以创造丰功伟绩,甚至创造奇迹乃至神迹。
问题是,当这种全能感遭到打击时,如何能不陷入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中,而是能及时调整目标,继续让这股生命力不沉沦变成死能量。
你只是一个人。
1.3-1.5 意志与控制;圣人逻辑;全能感常规表现的具体分析
人生如赴宴,举止须从容。
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
一个有自我并将家人安顿好的人,会获得舒适和幸福。
真正的能力是建立在关系中的。你必须深入关系中,放下你的种种成见和预判,去触碰事物本身的道理,尊重事物本身的存在。这样,你才能和事物建立起关系来,然后捕捉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当人能真切地感知到关系维度的情感时,就会真的体验到平等,那时就会自如地在高低、强弱的位置上做选择了,就是可以高也可以低,可以强也可以弱。
人生总是起起伏伏,能接受自己可以待在任何位置的人,可以迅速地做出调整而适应现实,同时也会在这种起伏中追求自己所希望的位置。
在看似不完美的外部现实中,去构建自己基本满意的生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吧。
努力与投入,意味着你不断花时间和事物建立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会越来越深厚。所谓的成就,其实就是关系深厚的一种自然的表达而已。
试着努力,持续地投入到你想做的事情上。大孩子的世界乃至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事是简单和容易、总能一气呵成的,都是不断遇到挫败,不断被打断的过程。
1.6-1.7 圣母与巨婴;沟通中的全能自恋
圣母照顾着巨婴的生活,同时控制着巨婴的精神。
道德角度的审视总是过于简单,而当你从中立客观的视角审视时,就可以看到复杂很多的现象。
尊重事物本身的真实规律,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发展自己的真自我,别在一段关系中太委屈自己的感受。
万物生而有翼。——鲁米
听话哲学的根本是追求病态共生关系。
大事和小事都非逼着别人道歉的,都是有程度不一的被害妄想。
你是你,我是我,虽然我们的立场不同,但仍然可以有深厚的情感在。
1.8 想象敌意游戏与绝对禁止
所谓敌意的想象游戏,意思是有人对关系中的敌意非常敏感,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充满敌意,并因此产生暴怒情绪。
如果接二连三不顺,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安静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内心有了敌意,然后去化解它。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
别做只活在头脑想象层面的人,并拿自己看似高明的头脑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勇敢地投入真实的关系世界,哪怕漏洞百出。
苍蝇在争论对错,而英雄一路前行。
人类常玩一种游戏:发现一点点真理,然后围绕着这个真理盖了越来越辉煌的圣殿,最后说,圣殿里的那些柱子和砖瓦都是神圣的。
也许没有什么事物可以神圣到不可以去认识。特别是,围绕着真理所盖的那座大厦,当边边角角都被神圣化时,那常常意味着,它对人和社会的生命力自发性地流动已经构成了巨大障碍。这时,这座圣殿就该被拆掉一次,那样真理之光就可以被释放出来了。
我们的生命力自身就是真理。
1.9-1.10 极端全能暴怒;懂事、脆弱与生命力缺失
当你看到了 A,就意味着你看到了 -A。
一个人能反思,能承认自己做错了,并因此进行真诚的道歉,这是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自我,大于关系。好的关系该是滋养彼此的。
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这四者很容易连在一起,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全能感的四种基本变化。
要觉知自己对全能自恋的渴求以及对彻底无助的恐惧与抵触,从力所能及的事开始,一步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轻易不言退。不追求完美,也不被无助征服。最终,你会与事情建立深刻的联系,享受这个不完美的过程,并体验到真实自信。
过度保护其实也是过度限制。
有梦魇时,人是从睡梦中醒过来了,意识很清醒,这和梦中是不一样的。
陷入彻底无助,就意味着全能自恋和全能暴怒中藏着的力量消失了。彻底无助的人需要重新拥抱这些被切割了的力量。
人的内心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晦暗不明又无比复杂,有些东西看上去不是那么有逻辑,却让你非常有感觉。这种时候,要克制自己非要在逻辑上把它理顺,或者变得更积极、正确的努力。因为这意味着,你是在拿逻辑去套感受,或者说拿思维去套体验,这容易导致误解以及对感受的扭曲与切割。
要尊重对方本来的样子,并且鼓励对方做自己,同时收敛自己意志的过度扩张。
当一个人丧失了他的个性时,也是在相当程度上减损了自己的精神生命,这是巨大的损失。
好好发展自己,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让自己的生命充分伸展,同时祝福别人的发展。不敢伸展又暗地里竞争,这会显得非常猥琐。
我们社会所赞许的 “懂事”,可能是一种陷阱——一种让人主动灭掉自己活力的陷阱。当真是这种情况时,这种懂事就会是一种深度无助。
闷头努力的人,需要看看自己是否活得又苦又自闭。
健康的孩子必然是有活力的,而活力的展现方式就是发出他高兴与不高兴的声音,提出他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精神分析说,抑郁症常是向外的愤怒转成了向内攻击自己。
学会尊重自己的自恋,首先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变得太懂事,以至于总是围着别人的感觉转。总是懂别人,却不尊重自己了,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巨大的丧失——我们丢失了自己。
当僵尸人格太多时,他们会崇拜大开杀戒的反社会人格。
1.11 被害妄想
无助而封闭的人刚走向开放时,会产生各种被害感。
如果你常陷入无助,常感到失控,那么你需要提醒自己,你的被害感很可能是你自己内心的事情。当你能走出无助,基本掌握自己的人生时,你的被害感会消失大半,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变得很不同。
所谓真实自我,就是发自内心的、带着体验和情绪情感的那个自我。
当你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时,成功就可以容易很多。——罗伊·马丁纳《改变,从心开始》
营销是重要的,但绝对是次要的,特别是假如你想获得一种能持续很长时间乃至一生的成功时,那根本没有套路可言。如果有,那就是投入真心,构建深度关系。
生命是用来体验的。真要活好自己,就要拿出真实的肉身和真我,去和世界碰撞。碰撞太深的人,会有一种骄傲的坦荡和深厚的谦虚。
拯救者这个角色尽管看似善良又有力量,相当于在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上都占据了正向、光明的那一边,但是这很可能会意味着失去了自己。
相比西方社会,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似乎更少有人直接还击加害者,更常见的选择是加害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人都是活在体验和感觉之中的,也会一再去构建重要体验的重复,这被称为 “强迫性重复”,所以强迫性重复就如同命运一般。
每个人记忆最深刻的画面,都会是这个人一生的隐喻。所以,仔细去觉知这些画面,对于认识自己会很有帮助。
如果经常做追杀梦,那就意味着,你严重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生命力是天然带着攻击性的。如果你严重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那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力是严重萎缩的。
人性中的黑暗面就是生命力自身,就是活力、热情和爱恨的源头,我们既不可能灭掉它们,也不能去灭掉它们。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理解、接纳并转化它们,让它们从孤独想象走出来,而这需要我们活在关系的现实世界中。
1.12 失控、归罪和归因的分析
有完整自我的人,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并且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
容忍模糊与未知,最终找到一个逻辑上和证据上都成立的原因,这是高级心理发展水平。
不要小瞧 “接纳” 这个词。接纳意味着你接受这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不再把它视为一个充满恶意的和自己对着干的魔鬼,你可以把它视为一个中性的甚至好的东西,让它发生就好了。这意味着一种整合正在发生。
很多人失眠是因为晚上头脑会特别清醒,会想很多事。
归因和归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进行归因的人不会沉溺于过往,不会纠结在已经改变不了的事情上。
贰 - 人性坐标体系
2.0-2.1 拥抱想象,进入真实;人性坐标体系
如果你在谈话中有显现出一点 “杠精” 的品质,喜欢据理力争,那么可能你对关系中的位置高低非常敏感。
进步需要台阶,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
任何一个维度上都可以挤满所有天使,如果你发现这个维度是递进的。
但是,如果一个维度上只有0分和100分,那就意味着这个维度上只有两个位置。
人性的圆满要比人性的好坏更重要。
关系维度和自恋维度的得失,会产生两类不同的感受。
当一份情感关系建立时,如果你体验到的主要是兴奋和刺激,那满足的也是你的自恋;如果你的体验主要是幸福,那满足的就是你对情感的渴求。
如果一份亲密关系失去时,你体验到的是羞愧,是面子受损,怕别人议论,那也是自恋维度的东西;如果你体验到的是深深的悲伤,那就是关系维度的表现。
绝对完美只存在于你彻底不动时。
人生必然是有得就有失,你做了选择,也学会接受相应的损失。
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你既可以是 A,也可以是 -A。
2.2 情感勒索
自恋是一个人得以成长的原始推动力,但同时成长又是反自恋的。你越成熟,就越不那么执着于自恋,也就越容易接受你有 “不行” “不好” 的时候。
不仅要接受 “我很好” “我很行”,也要接受 “我不好” “我不行” 的一面,这才意味着人性的完整、圆满和自由。
允许 “我不好”,就是允许自己在关系维度中去表达恨和攻击性,也包括去捍卫自己;允许 “我不行”,就是允许自己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允许自己散漫和偷懒等。
别和人性较劲,尊重规律,而不是活在自恋想象中,这就是智慧。
一个成熟的个体,必须把利益、自私和自恋充分地计算进去,这样人的头脑才能清楚。
关系、情感和道德维度天然就是平等的。
陡峭的心智空间犹如陡峭的山峰,你就算爬到高位也会担心掉下去。情感是救赎,关系维度就是大地。当一个人活在深切的情感中,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不会太担心从高峰跌落,因为即使跌落,他也会感知到下面有一个宽广、厚实、可靠的大地在承接着自己。
关系维度就是自恋维度的答案。
自己的人生,特别是成年后的人生,首先得自己负责。
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人们善良的意愿铺就的。——哈耶克
2.3 走出孤独
可是,杂质是什么?杂质其实就是真实的生命力,如自恋、性和攻击性。当把生命力本身视为杂质而剔除时,他们也就变得虚弱了。
现实检验能力,就是能区分自己的内在想象和外在现实。
走在 “心灵僻径” 上,你似乎只剩下纯心灵的需求,而很不在乎人际交往和身体欲望的需求。
心灵需求当然是非常棒的东西,但它最好是和普通需求与人际需求结合在一起,即这三者我们都要追求,这样才是饱满的生活。
“以征服之心开始,以皈依之心结束。”
我们的心不断地展现到现实世界中,而我们又把现实世界中学到的东西重新吸纳到心中。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得以改变世界,我们的心也被世界改变。
一切都是关系,关系就是一切。
有时,我们会在孤独中沉思,在孤独中汲取力量,在孤独中成长,但最后,我们必然会渴望将自己在孤独中所获得的一切说给别人听。
倾诉是人类的一个根本特质。
孤独,会制造最大的黑暗。
一切行为都有原因。
我突然像出现幻觉一般,觉得体内出现了一头黑色的豹子,他先是在我体内咆哮、奔走,接着冲出我的身体,在我书房的地板、书桌和天花板上咆哮、奔走……
与此同时,我的体内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升起,我的各种感官的感觉能力仿佛一下子被拔高了很多倍,世界变得清晰无比,我也无比清晰的感觉到,我在这儿,我活着,我存在着。
攻击性即生命力。当我们能在关系中展现自己的攻击性时,生命力就可以流动起来。
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被看见。
我的光辉,必须经由你的看见,才能存在于我身。
我们需要借助关系来活出自己。
你在,所以我存在。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高质量的深度关系是人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
无回应之地即绝境。彻底孤独自然就是这种绝境,你新生发的生命动力因为同样不可能得到回应,所以也会继续变成黑色能量。于是,在孤独中,不仅是光明增加不了,黑暗能量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哪怕再难,也要试着走出去。
的确,关系中有利用、诱骗、私心和嫉妒,但当关系能真正建立时,人性的光明,即爱与善就会产生了。
最可怕的是致命的孤独。
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社会关系,必须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这不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动力,或叫生命力,准确来讲则叫攻击性。
安全感与激情这对矛盾的由来:一个人之所以能热情满满地去探索世界,是因为心中有一个内化了的安全岛。
一个人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当爱情与拯救世界成为敌人,最终就是爱情永远为各种各样看似正确的事物让步。所以我们的爱情故事都是浅尝辄止,只在不断重复的品味中留下一条细线,而这已经够惊天动地了。
2.4 依恋与自恋
焦虑和掌控感是一对矛盾。照顾好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这会很有用。
能表达依恋是构建情感关系的基本点,而被依恋也会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很多人爱养宠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宠物在表达依恋上要比人类直接、自然很多。
自体是自我,客体是他者,而自体客体是这样一种存在:他明明是客体,但被 “我” 感知为像是 “我” 自身的一部分,所以叫 “自体客体”。
如果你发现自己活得太不自在了,好像总是收拢着手脚似的,那么试试去寻找你的自体客体——也就是愿意配合你、满足你的人。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焦虑。
焦虑,可以理解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挫败的担心。
一切都是一切的隐喻。
试着在关系中允许 “你” “我” 同时存在,允许 “你” “我” 都表达自己的攻击性,表达自己的意志,当你体验到 “你” “我” 可以并存时,会是非常具有疗愈性的。
如果你躲在孤独中,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正常的焦虑会让人有适度的兴奋,从而可以保持一种高水平应对状态。
过度的焦虑是有毒的焦虑。而好的关系中会有这样一个功能——去毒化。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头脑明白一些道理很容易,但真在现实中活出来却相当不易。这也是生命的意义吧。
鲁米有一句诗,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处在自恋维度的低位时,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令一个人的自我瓦解的关键因素。
人,并不惧怕失败,而是惧怕被嘲弄。
完成胜过完美。
完美是想象中的,而基本实现是现实中的,也是在关系中的。关系中产生的不完美的好东西,要胜过孤独想象中的完美的东西。
当你彻底、全然地投入任何一种关系时,每一个当下本身就是完美的。
比起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人更期待——在 “我” 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 “你” 在那里。
一直活在孤独中的人,都不敢表达爱和恨了。
理性不能构建联结。
真实地活着,才会体验到生命本身。
对一切事物的真爱,都要从真实开始。
当符号世界的知识是用来帮助建立真实世界的联结时,就是真知识,而且会和体验联系在一起,因此变得真切深刻。
人类总幻想着能孤独地掌握所有知识,这是为了追求强大,是自恋维度的一个极致表达。
心灵需要在关系的联结中得到滋养,而孤独的头脑哪怕再强悍,最终也会陷入虚妄。
深度关系必然会滋养自己,它意味着关系双方的生命力可以在深度关系的通道中酣畅流动,这就是滋养。
叁 - 头脑暴政
3.0-3.2 高贵的头脑,孤独的头脑;头脑暴政;失眠心理学
当你走出头脑暴政的控制,你会发现,本来平凡的世界,原来如此之美。
焦虑程度和拖延程度成正比。
我觉得有一种东西比 “working” 更宝贵,就是能将时间 “浪费” 在看似无用而美好的事物上,例如爱、生活、摄影,例如放下相机而干脆沉浸在美景中,甚至只是呆着……
你越是受严重的全能自恋支配,你的头脑暴政就越严重。即,你虽然头脑中知道时间、空间和过程的存在,但你内心深处像是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认为所有事情都应该迅速、立即得以实现,并且应该以极高乃至完美的质量实现!
实际上,很多人懒惰、拖延乃至一事无成,以我的了解,就是因为他们每一刻都对自己有超高要求,一旦做不到,心中就会涌起严重的全能暴怒和彻底无助,于是就做不下去了。
现实世界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外部投影。当你能持续地,在比较适合你的方向上努力时,你会发现现实世界会回应你,只是这需要时间、空间和过程。
创造力来自关系,来自对存在的臣服。
我们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欢迎自恋的挫伤,而当自恋被撕开时,才能有光进来,于是你得到了滋养。
思维是 “我” 无法掌控的。
注意力是重要的心灵养料,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什么事情上,什么事情就会被滋养、被加强;相反,如果你把注意力从一件事上移开,那么这件事就会逐渐萎缩。
治疗失眠的最佳良药是进入深度关系,即从自恋维度进化到关系维度。
当他们白天能走出孤独想象,把自己的生命力投入外部现实关系中时,他们才能体验到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才能带来好睡眠。
如果把生命视为一种成长,那么人格的成长应该是最为关键的。人格成长就像是不断在拓宽你的循环系统,而可以容纳、积蓄更多的心理能量,让你可以做更高水平的事情,并体验到更美妙的东西。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个人勇敢地把内在想象投注到各种关系组成的外部现实中,去淬炼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只是向内修炼自己的心,或者整体陷入想象,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
也许我们得庆幸,没有太简单的办法可以长期奏效,这会逼迫很多陷入孤独的人去学习破掉孤独头脑,而去呈现真实自体,投入深度关系。
人得活得痛快一点。不能把劲儿都憋在孤独的想象之中,得在外在的关系世界里痛快淋漓地去展现。
一个活得痛快的人,他的思维和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跟着体验一起从生到死,于是睡觉时可以让思维停下来。
3.3 内心与世界
所谓内耗,人不能控制外部世界时,就会转而控制自己。
试着照顾好自己,而且就是那些看似俗气但充满烟火气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样是吃喝拉撒睡玩,当然还包括工作和人际关系。
不要把纯净看得太高大上,不要只追求精神生活,至少得知道,人生中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俗事,藏着深刻的意义。
你的头脑是评价者,是主人,还是分析者,是工具。这两种感知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
犯错误是可以的,暴怒也是可以的,咨询关系和生活中的重要关系能兜得住这些暴怒和错误。
尽管现实世界看似不够完美,但关系的世界才是滋养性的。
人需要深入外在现实,而让自己的内在心灵得到疗愈。
当人能进入现实、适应现实时,她的心灵就变得越来越好。
当内心中有着浓烈的负能量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个怪物。这是很多人自卑的一个关键原因。
一个人只是在自恋维度上挣扎,那么就算成为世界之王,拥有最恐怖的力量,也是治不好自卑的。
如果要转化你心灵的黑暗,就需要走出孤独,进入真实,进入深度关系。
心无旁骛意味着,你觉得整个世界中好像只有你和你专注的事情,而且两者合二为一,同时你会有心流的体验。即,你会体验到,像是有一种什么东西在你身上流动。
孤独的婴儿与大孩子,还有孤独的成年人,都会持有这种逻辑,觉得自己必须无比卓越才配得到爱,这种卓越强迫症,很容易甚至必然会形成这堵心灵的高墙。
只要能进入真实世界,和别人建立起情感关系,就可以走出孤独。
一切自然而普遍存在的现象都有巨大的合理性。
原始的全能自恋的力量,很难直接转化为人性化的生命力。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几乎必然要有相当一部分力量转入黑暗的潜意识之中,然后再慢慢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驯服他们。
3.4 深度关系滋养生命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在成年后还严重滞留在口欲期,那会导致这个人在产生任何一种饥饿时都会想去吞吃食物。
动不动就要去寻求口欲的满足,可以视为一种退行。即,你在从事更高级的活动时遇到了阻碍,你感觉到虚弱和匮乏,甚至觉得应对不了,于是退行到你曾经获得过的口欲满足上。
精神生命如果有食粮,那它最常见的一个食粮就是意愿的满足。
在一个人的自我的发展上,至少有三个层级。即,动力层级的自我;意志层级的自我;抽象层级的自我。
当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后,人的焦虑会减轻很多,在处理事情时也会从容很多,或者说心理空间会大很多。
有的人没形成抽象意义的自我,在重压下会产生严重的死亡焦虑,于是心理空间变小,视野变得狭窄。
原来一个目标和一个目标之间有过程存在,自己也可以享受过程,而且过程中竟然有如此丰富饱满的感受存在,这太奇妙了,原来这才是生活,这才是活着。
一份意愿,需要由时间和空间来撑开。或者说,一份意志,从诞生、发展、壮大、衰老到死亡,需要一个过程,时空越大、越广阔,这份意愿的生死过程就越是波澜壮阔,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也就越丰盛坚韧。
耐心是很宝贵的品质。有耐心的人更可能抓住事情的本质,然后深入深度关系,这样可以极大地撑开生死感,从最严重的每一瞬间都经历一次意愿生命的生死,到逐渐发现,生死可以延伸到很大的时空中。
在现实世界中把事情完成,就是对全能自恋的天然治疗。
创造发生在 “缝隙” 里,当你迫切地想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时,你就会缺乏创造力。
不能一发现问题就立即想去解决问题。
巨大的创造力,藏在不着急立即找到答案的安静空间之中。
人活着,也许就是需要展开更大的时空,进入各种深度关系,从而体验到各种人性。
“人性坐标体系” 的三个维度:首先,人需要在自恋维度上展开自己,真实的活着。其次,一个人的心性,需要从自恋维度发展到关系维度,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这意味着从孤独进入关系,从想象进入现实世界。最后是体验与思维,人要深入体验。
深度关系被我视为人生的答案,而这必然意味着,拿出真实的 “我” 去和真实的 “你” 碰撞,所以真实地活在体验中,而不是退缩在头脑中,这是一个基本点。
太多人总想着 “等把事情想明白了”,然后才去做,然而,也许我们可以直接跳入生命之河,去拥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