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许多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他们心甘情愿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孩子绊倒了,妈妈教孩子说“凳子是个坏坏”;吃饭时,孩子把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漏做了数学题,妈妈怨爸爸光顾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孩子学校春游,妈妈一个晚上醒三次,怕耽误唤孩子早起。
西方—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良好的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催化和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即使再聪明,再有知识,有能力,长大以后也难以成才。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心,是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命运,决定着孩子人生的大事。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一个人的责任心最好从小开始培养。
身为妈妈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和人品方面的。
妈妈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方面条件以及正确的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而,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从来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使得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
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得要求妈妈放弃对孩子的溺爱,不要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要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的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叠被子,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2、让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妈妈就应当要求孩子要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和推卸。
比如孩子损坏了别人玩具,妈妈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妈妈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孩子早晨磨磨蹭蹭上学要迟到了,妈妈也不用着急慌忙地送他,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好了。
3、妈妈对孩子要重过程轻结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做事情可能会经常出错,速度可能很慢,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
妈妈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绝不能因为孩子床叠得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落四而代替他做。
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理体验,只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才能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
如果妈妈过于看重结果,势必会在孩子做得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埋怨和责备,或者忍不住地去取而代之。这一方面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留下逃避责任的可乘之机。
因为有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事情做得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妈妈会及时出手,他就会故意表现得能力不足,以此来逃避本来该做的事情。
4、妈妈应当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就是做起事情来却只有几分钟的热度,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稍稍遇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这样,就不易形成责任心。
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妈妈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妈妈都要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绝不能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陪伴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
另外,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妈妈可以给孩子选择比较容易的任务,如果一下子就把孩子给吓倒了,他就不会再有信心去努力了。妈妈交给孩子的任务也可以经常换花样,要给孩子一定的新鲜感,不要老让孩子总是重复地去做一件事,那样孩子迟早会失去兴趣的。
本文摘自公众号:「粑比麻咪」bamamibu
全心全意地为爸妈们提供育儿知识服务~
小编renchun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