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士叹道: “你这病非药可医。”
——《红楼梦》第十二回
一
贾瑞临死之际听见跛足道人能治“冤业之症”,就直着嗓子喊道士救命。
跛足道人当然知道贾瑞得的不是生理病,不是感冒发烧、伤风惊寒之类的,不能用药物来治疗。
贾瑞患的是心病,非解开心结无法医治,所以跛足道人只给贾瑞一面镜子“风月宝鉴”,叫他好好照照。
但可惜跛足道人下错了“药”。
二
腊月天气,风大夜长,贾瑞在荣府穿堂里困了一夜,好不容易才逃出来回到家。
贾代儒因为贾瑞一夜未归,本来就一直闷着气,乍然见到他,那股气立刻就爆发了。
“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还不许吃早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工课来方罢。”
这就很吓人了。
贾瑞一夜未曾合眼,刚回来就挨板子,身体本来就脆弱,这一下是雪上加霜。不许吃早饭,正常情况下,早饭都是必须的,否则健康状况就会受损,更何况是一夜没睡。
紧接着又还让贾瑞跪在院子里。院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至少是通风之处吧。本来就被冬风吹了一夜,被冷天冻了一夜,又在通风的院子里继续被风吹,继续被天冻。
先挨板子,然后不让吃早饭,又在通风的院子里被罚跪。
贾代儒这样过度的惩罚,即使是铁打的身体,贾瑞怕也熬不住吧?
抛开张海迪、海伦·凯勒这些特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心理特质一定是跟生理特质紧密联系的。
尤其是小时候,这种联系就更紧密了。
比如小时候怕水,不敢去游泳。这时候父母或是鼓励,或是逼迫,或是半鼓励半逼迫,最后孩子终于可以在游泳池里欢天喜地、自由自在地嬉闹了。
从害怕,到犹豫,到下定决心,再到咬牙去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勇气就慢慢地形成了。
有了勇气,以后有些事情也就敢去尝试。这样,也许有些不可能就变成可能的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勇气可不是凭空就能拥有的。它一定是在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通过某些具体的事件的历练,慢慢地孕育出来的。
你很难想象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孩子会有勇气。
而且,勇气这种品质,小时候没培养好,长大成人后想再形成就非常困难了。
贾瑞父母早亡,从小到大都由他爷爷贾代儒照顾。书上说贾代儒对贾瑞“素日教训最严”,可见贾瑞这次被打被罚跪,又不许吃早餐,应该是贾代儒教育贾瑞一贯以来的作风——过度惩罚。
从小到大,在这种教育作风下,且不说学业如何,贾瑞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可能就好不了。
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心理状态也很难好到哪里去。所以可以看到贾瑞的死,跟他的心理特质——缺乏勇气密切相关。
贾瑞濒死挣扎时,跛足道人给了他一面镜子,并千嘱咐万嘱咐只能照背面,不能照正面。
但只照了一下背面,见是一个骷髅,就“唬得贾瑞连忙掩了”——他没有勇气面对死亡。
没有勇气,都不敢去尝试,又如何能扭转生死的局面。
这之后贾瑞便只照正面了,在镜子里跟王熙凤风山云雨、欲仙欲死,直至真的死去。
三
在王熙凤房间后面小过道的空屋里,贾瑞被贾蔷、贾蓉当场抓住。
接下来贾瑞的表现真是让人又可怜又可叹。
让人可怜的是贾瑞的丑事竟然被自己的小辈抓住,而且有一个还是自己的学生——贾蔷。让人可叹的是贾瑞面对他们的时候,竟然像一个小孩子,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贾蔷威胁贾瑞要把他送到王夫人那去。贾瑞几乎被吓死,便哀求着说放了他,他会重重地谢贾蔷他们俩。
贾蔷说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贾瑞便问怎么写,贾蔷说写赌博借赌资,贾瑞同意了。
但接下来贾瑞说了一句最幼稚、最愚蠢的话:
“只是此时无纸笔。”
半夜三更、黑灯瞎火的,贾蓉虽是宁府的二把手,但这个时候也用不着记帐吧?贾蔷虽是学生,但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对对子吧?
他们俩一个不用记帐,一个不对对子,带纸和笔干嘛呢?
这是贾瑞在被逼着写借条那一刻,心里的运算和推测。
但这个模式的运算和推测是很成问题的。
贾瑞根本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他不会根据别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也不懂他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反馈。
贾蔷听得贾瑞说没纸笔,立刻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笔,逼贾瑞写了一张借条。然后,一旁看着的贾蓉也立刻逼着贾瑞再写了一张借条。
如果贾瑞稍微有点社会经验,就应该明白贾蔷、贾蓉他们一定是有备而来的,也就不会说出“此时没有纸笔”这样幼稚和愚蠢的话了。
如果贾瑞稍微有点社会经验,那么在被贾蔷逼着写借条的时候,他很可能就会冷静、沉着地把手一伸,对贾蔷说: “把纸笔拿来。”
这么一来,贾瑞就能掌控局势——事情已经坏到这个程度了,还能再坏到哪里去,告到王夫人那去?真告了,谁都别想好过。
那么贾蔷很可能就不敢狮子开大口,要价五十两银子了。一旁看着的贾蓉很可能也就不敢逼贾瑞再写借条了。
可贾瑞为什么会在贾蔷、贾蓉面前显得那么幼稚、愚蠢?
因为贾蔷和贾蓉是社会人,摸爬滚打;而贾瑞是屋里人,画地为牢——“(贾)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
贾瑞被限制了自由,整天被困在贾代儒眼里,那他又有什么机会去接触他人,接触社会?社会经验又从哪里来?
难怪在王熙凤面前,跟在贾蔷和贾蓉面前一样,贾瑞也显得幼稚和愚蠢,完全任由她玩弄和摆布,最后连命也丢掉了。
四
“平儿因问道: ‘这瑞大爷为什么只管来?’”
平儿的疑惑有两点: 第一,贾瑞为什么总是有事没事就往王熙凤屋里跑。第二,贾瑞为什么每次来都两手空空。
这也难怪平儿,王熙凤手里有权力,除了亲眷,来的人要么求权,要么求财,要么权财兼求。
比如贾芹,他要的是去苏州的采购权。比如夏公公,他要的是银两。
但不管贾芹还是夏公公,他们都是带着东西去的。贾芹带的上等的麝香,夏公公带的是宫里的权势。
而贾瑞却什么也没带。
这种做事的风格,除了幼稚和愚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贪婪”二字——书上说“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
平常在学堂勒索学生,又因为薛蟠给过他一些钱钞酒肉,薛蟠在学堂作乱,贾瑞非但不阻止,有时反而助纣为虐。
所以明明是金荣无故闹事,贾瑞却因为金荣是薛蟠的好朋友,他就不去管束金荣,反而怪罪到无辜的香怜头上。
于是到了后面,学堂的学生贾蔷,就是在王熙凤房间后面过道的一间小空房里抓住贾瑞丑事的那个,实在看不下去,就叫了茗烟去教训金荣。
金荣不跟茗烟杠,反过来去打宝玉和秦钟。一旁金荣的朋友瞅准时机,拿砚台砸向茗烟,没想到砚台偏了方向,落在贾菌桌上。贾菌也不是好惹的货,一把抓起书包反抡回去,没想到力气不够,又中途掉下来,落到宝玉、秦钟桌上……
这下真是口水和唾沫一色,砚台共书包齐飞。
而贾瑞呢,他此时是学堂的首脑,如何能容忍此等乱象?赶紧跳出来制止,但也只能“急得拦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根本没人听他的——既贪婪又没原则,哪里还有威信。
该说的说,该打的打; 该笑的笑,该闹的闹;该明争的还是明争,该暗斗的还是暗斗。
最后还是宝玉的大奴才李贵出马,才摆平了。
贾瑞贪图钱财没原则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吗?不是,是他一贯以来的风格——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贾瑞“每在学中以公报私”。
既然贾瑞有“贪婪”如此重大的缺陷,那贾代儒知道吗?肯定知道。
贾瑞父母早亡,他是贾代儒一手带大的,知子莫若父,贾瑞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行动坐卧走、吃喝拉撒睡,贾代儒一定尽收眼底,此其一。其二,贾瑞贪婪是在学堂里表现出来的,而贾代儒就在这个学堂上课,有些风吹草动绝瞒不过贾代儒。
以贾代儒对贾瑞的管教之严,贾瑞似乎也不应该这么明目张胆地贪才是。
可事实就这么发生了,贾瑞贪婪,贾代儒也知道,贾瑞也一直没改过来。
如此一来,原因只能有一个: 贾代儒默许或者纵容贾瑞这样做。
于是就弄出大问题了。
贾瑞由对学生钱财的贪婪,慢慢发展到了对王熙凤美色的贪婪。
可只有王熙凤贪别人的份,哪又轮得到别人去贪王熙凤?
贾瑞这么一贪,就把自己贪到黄泉路上去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贾代儒这么一纵容,就把孙子纵容到黄泉路上去了。
五
“(贾)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 ‘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
惩罚过当、限制自由、纵容犯错,对于贾瑞的死,贾代儒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可跛足道人只给了贾瑞一面镜子,却没再给贾代儒另一面镜子,你说跛足道人是不是下错了“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