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注定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一月八日这一天,从村广播里传来一则重磅消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这一天全国人都陷入悲痛中,史家村也一样,村里的人们在悲痛之余稍有不安,国家大领导的去世,好像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
过完春节后,魏铃章的肚子已鼓起来了,行动不便,但她总是闲不住,闲下来就难受,忙习惯了。春耕完,算时间应该快要生了,可这次有点奇怪,超过预产期半个月还好像没动静,一家人都有点着急。
终于阴历四月初一早上八点左右,魏铃章生了,是个大胖儿子,足有七斤多!史成平很开心,我有儿子啦。史发德和刘红秀二老也非常开心,他们有大孙子啦,这是他们的第一个长孙,也是这个家族的希望。该取个名字了,史发德问了村里好几个有文化的人,最后决定叫史存玉,希望自己的长孙品德高洁,人生路吉祥康宁。家里所有人对他寄于了很大的期望!
到了七月六日,村广播传来朱德逝世的消息,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这次地震震动了中央,几十万人伤亡,很多人无家可归,无数儿童成了孤儿。
九月九号这一天,全村人再一次惊呆了,一下子陷入无比的悲痛之中,很多人哭出了声,伟大的毛主席逝世,是他给老百姓带了好日子,打倒了地主,有地种,能吃饱饭。刘红秀哭出来声,她的感染下全家人都很难过,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世了。以后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呢?
一九七六年 十月 六日,“”四人帮”终于倒台了,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也终于结束了。听到村广播里传来的这个消息,大家还是比较振奋,虽然村里大多数人基本没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不少人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冲击。看来国家政策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到了十二月,出嫁到张家村的史成花也生了个大胖儿子,史发德和刘红秀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外孙。这一年虽然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但家里有了长孙和外孙,这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生了儿子后魏铃章更忙了,但心里踏实了,自从来到史家,她已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认可,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家里家外不但承担了家里的很多活,还添了一儿一女!真的辛苦了。你该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太劳累了!
史成平比较粗心,他似乎习惯了媳妇平时的操劳和付出,很少真的关心下自己的媳妇,关心她的身体和心情,她有时也很累,心里也很烦,但她不会说出来,默默的自己消化了,从小到大她习惯了照顾别人,很少考虑自己,除非身体确实不舒服,实在坚持不住了。
七七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每年的这个时候,红崖子沟乡的隔壁丹麻乡都会有大型物资交流青庙会,其中有专业的秦腔曲艺表演和物资交流大会。对本地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娱乐节目和放松机会,绝大多数人都会去现场感受下热闹的气氛,顺便吃点好吃的,买一些家里用的物资。
史成平骑上新买的凤凰牌二八大杠,带上媳妇和儿子去逛庙会去了,“菊香”留给两位老人带。
会场布置在很开阔和平坦的地方,入口在一个显眼的地方,门口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营造出一种既喜庆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会场里搭建有专门的秦腔舞台,舞台装饰具有传统的风格和色彩。演员们身着精美的戏服,脸上画着色彩斑斓、极具特色的脸谱。
当开场锣鼓敲响,高亢激昂的秦腔旋律在整个会场回荡。演员们在台上尽情表演,唱功扎实,或慷慨激昂的唱段令人精神振奋,或婉转细腻的唱腔让人沉醉其中。表演的曲目既有经典的传统老戏,也有一些经过改编创新的新剧。
台下观众早早地就坐满了,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戏迷自带小板凳,听得如痴如醉,还会随着节奏摇头晃脑地哼唱;一些年轻人也被吸引过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时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鼓掌喝彩。
会场中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前来交易物资的买卖双方,还有专门为看秦腔而来的周边居民以及从远处赶来的游客。人们摩肩接踵,在不同的摊位和表演区之间穿梭,有的在讨价还价购买心仪的商品,有的在驻足观看表演,有的在与熟人朋友交谈分享喜悦。整个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生活气息。
物资交流区域内,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来自不同地方的特色手工艺品,比如精美的刺绣、编织品等;生活用品区,锅碗瓢盆、家居小物件等一应俱全;食品区域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当地的特色小吃、零食、水果摊位前人头攒动;还有专门售卖花卉绿植的区域,为会场增添了许多生机和色彩;农耕物资区域有各类农具、种子、化肥等,方便农民为新一年的生产做准备。
逛了一天的史成平和魏铃章有点累了,一岁的儿子会时不时的哭闹,在会场两个人吃了两碗炒面片,看天色不早了,就骑车回家了。骑到距离史家村一公里距离的星家村大长坡路上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被一块大石头颠到了,自行车失去平衡一家人摔到了地上。大人只擦破了点皮,小家伙可能受到了惊吓,哭的厉害,怎么哄都不停,史成平心疼坏了,有点恼怒,他最后竟然怪到媳妇头上,说因为媳妇儿子才一直哭个不停,好像媳妇不心疼儿子一样。其实魏铃章更心疼,但魏铃章没和他计较,两三年下来,魏铃章已很了解史成平的脾气,默默的跟史成平回家了。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魏铃章也是每天在家里忙碌着,家里家外现在主要都靠她操劳,她已习惯了,习惯了照顾二位老人,照顾自己的男人,还有弟弟和一双儿女,每天起的最早的是她,忙到最晚的也是她。但她心里很踏实,无怨无悔,这样的生活她似乎很知足。
七七年底的时候,有一次魏铃章惊慌的叫刘红秀,:“妈,你过来一下东房这里”。刘红秀过去后魏铃章告知刘红秀一个不好的消息,她都没留意自己怀孕的情况下流产了,像小老鼠那么大,可以放在手掌心里。刘红秀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媳妇太辛苦,太劳累了,这是累的。给她说了很多次不要这么操劳,她就是不听。唉……这件事情就她娘俩知道,没给家里的两个男人说。
这一年嫁到小峡乡红土庄村的史成兰生了一个女儿,是史发德和刘红秀的第一个外孙女。
一九七八年,儿子史存玉快两岁了,有一天突然高烧不退,一直处于昏睡状态,这将魏铃章吓坏了,她哭着告诉史成平赶快想办法,孩子会不会有危险,不行就要去西宁大医院去看看。两位老人也知道自己的大孙子病的有点严重,这必须要抓紧治疗,不能拖,可家里拿不出多少钱,这可怎么办呢?
“成平,你和我分头去找人借钱“,史发德说道,一家人连夜去挨家挨户借钱,最后史成平终于从村里的“工作人”史存高处借了二百元(那个年代的二百元是很多钱)。借到钱后没敢耽搁,第二天天还没亮,四五点就起来收拾去西宁的东西,史成平和魏玲章坐上史存福开的拖拉机朝西宁方向开去,一路上魏铃章一边哄着抱在怀里的儿子,一边默默的流泪,生怕自已的儿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时间过的特别慢,最后终于到了人民医院。
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们的运气竟然出奇地好。在人民医院,他们碰到了一位好医生。这位医生以及其他医护人员以其专业的素养和精湛的医术,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精心的治疗。经过他们的努力,孩子最终得到了救治,并无大碍。
医生事后告诉史成平,幸亏他们来得及时,否则孩子就可能会有危险。听到这句话,史成平心中充满了感激。“真是太感谢大夫了,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他激动地说道。而魏铃章更是激动万分,她差点要给大夫下跪磕头。一想到万一自己的儿子出个什么事,以后她该怎么活啊,她就感到无比的后怕和庆幸。
这位好医生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他们深知,是医生的专业和负责拯救了孩子的生命,也拯救了他们的家庭。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他们遇到了这样一位善良、敬业的医生,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