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被朋友圈的一则热门新闻给感动了,标题是“41岁丘索维金娜7次参加奥运!这次,她终于只为自己”。丘索维金娜的故事,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就广为流传,她为儿子而战的故事,更是感动过全世界。当时,33岁“高龄”的她还活跃在体操运动场上, 只是一句简单的“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为了多得奖金”,这个貌似功利的目的背后,蕴含着一位母亲为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医疗费的伟大母爱。
现在丘索维金娜已经全家移民德国,儿子的病情也已得到控制。本届奥运会她终于可以为享受快乐而参赛了。如果说之前几次参赛诠释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爱,那么这一次则体现了一个运动员对赛场的执着。这样的执着,与年龄无关,与世俗功利无关,而与奥林匹克精神有关。
奥运会有句著名的格言(Olympic Motto)是:“更快、更高、更强”。而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对此作出自己的理解,这或许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阐释: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struggle. 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well."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拿到奖牌,就像人生旅途中,不是所有人都达到世俗的“成功”标准水平。但是,奥运会鼓励人们在竞技运动与其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不甘平庸、用于进取、积极奋斗,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所以,我为丘索维金娜以41岁“高龄”参加奥运会的勇气喝彩,为傅园慧在半决赛用完洪荒之力后说的“(对明天的决赛)没有什么期待了,我已经很满意了”这样的心态喝彩,也为10名难民组成的难民代表团喝彩,他们的参与体现了奥运会的精神与魅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