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和小杰是我的两个好朋友,我们三个是同一个村的,从小玩到大,对彼此知根知底,关系堪比亲兄弟。
但在前不久,他们俩却吵了一架,不是因为利益。
小冬的家境不是很好,所以从小学习就比较努力,是我们村学习最好的,一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因此在我们村里,只要一提起小冬,老少爷们都会交口称赞,换句话说,他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和小冬相比,小杰有些逊色,学习不是很好,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修理电动车。小冬一直是小杰羡慕的对象。
可就在小冬大学毕业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冬不去上班,不去找工作,反而回到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街坊四邻流言蜚语。做为好兄弟的小杰自然到小冬家探望,小冬只是称自己生病了。可是一年之后,小冬看起来已无大碍,但他并没有想小杰想的那样去大城市闯荡,而是在家乡的小县城当起了售货员,这让小杰大惑不解,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怎么干这事,小冬却解释说,身体需要慢慢恢复,还不能出去。又过了一年,小冬还是在家里,根本没有出去打拼的意思,小杰多次旁敲侧击要勇敢地出去奋斗,但小冬依旧无动于衷。
做为发小,看见小冬这样堕落,小杰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晚上,小杰又来到小冬家追问,小冬多次暗喻不要再追问了,然而小杰一股你不说清楚、我誓不罢休的架势,步步紧逼。最后小冬急了,狠狠地说了一句:“你再问这个事,你就给我滚出去”。两个人就这样不欢而散。
也许看到这里有很多人为小杰打抱不平,认为小冬做的太过,辜负了一个兄弟的好心。而我认为小杰虽是出于好心,却也强行干涉了朋友的生活,逼问朋友不想说的隐情,让朋友限于不堪的境地。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去年,我老家的房子重新翻盖,老爸于是通知各亲戚前来帮忙,本来是件高高兴兴的好事,却闹了个不愉快。
问题出在房子的总体设计上,老爸想把楼梯放在厢房的南面,这样可以使房间有更多的空间。而以二舅为首的众亲戚却说这都是几年以前的布局,不时兴了。几个人就开始争辩起来,几位亲戚你一言我一句说的老爸话都插不上,虽然攻势猛烈,但老爸依旧不肯让步。二舅看不下去了说了一句狠话:“你就是头倔驴”,老爸当时就急了,立马飚出一句:“不用你了,你走吧。”
两人一言不合,弄的现场气氛很是尴尬。亲戚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亲朋好友给我们提出意见,是希望我们更好,这没有错。但作为我们自己,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也并没有错。
对于一件事情来说,除了当事人之外任何人都是旁观者,我们不可能比当事人更清楚这件事的情况、自己本身的状态,所以强迫别人按你的方式去做,这本来就是不当的。就那小冬来说,他毕业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人生事故,我想小杰是不会真正知道的。有人会说,小冬没有把事情说出来啊,不够朋友,我想说能说的话,他早就说出来了,他没说肯定另有隐情。后来我到小冬家,他看我有些迷惑,他只是很认真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你们现在很鄙视我,但是当我以后能给你们说的时候,你们会敬佩我的”。我们作为朋友不是让朋友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性格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之后的人生阅历也不相同,这样就会造成我们三观不同、喜好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长大之后,我们每个人的收入也不一样,这更会导致我们之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记得上大学那会,每次假期结束回学校的时候,哥哥总会带我去买东西。我哥没上大学,早早地就进入社会打拼,吃的上面喜欢油腻的东西,穿衣上面比较前卫。买东西吃的时候,只要他看中的,不管我喜不喜欢硬要给我买,结果只是这样的东西我没吃多少就扔了,实在可惜。买衣服更是这样,只要是他看着好看的,一定给我买下来,到最后那衣服也只是放在衣柜里,从来也没穿过。
一个人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地知道。如果别人替他强行做出了选择,只会造成时间、精力、金钱的浪费。
作为一个正常人,每一个人不比谁聪明到哪里,也不比谁笨到哪里,他做出的选择可能有时候在其他人看来不明智,甚至不可理喻,但这可能是他目前做出的最佳选择。
当然,也不是说眼睁睁地看见朋友犯错误,而不去提醒。提意见、帮朋友纠正错误是我们应当做的,我们可以明确点出朋友的错误,这样做的坏处、影响,然后应该怎样做更好。至于朋友是否采纳自己的意见,我们不可强求。这样既保证了我们作为朋友应尽的责任,也会保证朋友做出最好选择。
就像汪涵有一次在天天向上当中提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应该确定好自己和别人的边界,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
所以请记住我们在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时,可以提醒,而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