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货币的供给、需求和两者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信用货币的创造方式做了说明,对一些货币领域的问题做出来解答。
货币的信用创造过程,就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一起凭借信用通过扩张资产的过程。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货币不再有实物货币一般的实体,只需银行通过信用就能创造。而所谓的货币,不过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两边同时增加的记账。大萧条后,国际货币体系脱离金本位制,货币进入了信用创造时代,从而使得经济社会摆脱了实物货币的限制。在08年金融危机中,美联署通过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从未避免了重蹈大萧条的覆辙。可见,现代信用货币系统是一种重大的进步。缺点就是,货币的创造如果遵循政策指导,则容易造成货币超发,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货币需求主要来自产出规模、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情况和价格水平。产出规模来源于潜在产出,受到生产力效率的限制。从农业向制造业转型过程,生产力效率大幅提高,所以潜在产出水平较高,货币需求也就较高。而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时,生产力效率下降,所以潜在产出水平下降,货币需求也就较低。所以,产业升级决定了生产力效率能持续提高,若无法升级,则就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韩国比起日本,其经济有一次二次起飞,就在于其在90年代成功进行了制造业升级,从而保证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中国2025计划也就是产业升级计划,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继续发展的重要一步。美国对此的遏制,也就是想将中国永远限制在一个二流国家。
书中总结的两部门问题分析框架,可以很好的分析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两部门即一般竞争性产品部门和垄断部门。一般部门在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约束,造成通胀抑制,表现为CPI增长缓慢。而同时,由于垄断部门供给有限,而需求爆发式增长,就造成垄断产品,如房产、教育、医疗等产品供不应求,进而出现价格大幅上涨和变相腐败的问题。
近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作者总结为外需和内需(主要是投资)两个原因。外需是中国自身的生产要素价格低的优势和世界市场结合,同时赶上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期,使得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同时,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主导大规模的投资,也提高了生产力效率。但同时,地方政府容易过度举债,并造成金融扭曲,推高房地产价格,最终有失控的风险。
而我国M2/GDP值较高则和我国高储蓄率、以银行间接金融为主的融资形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