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终要好天气。世间予我千万种满心欢喜,沿途逐枝怒放,全部遗漏都不要紧,得你一支配我胸襟就好。 ——张嘉佳
《叶晓晓》
文/羲和
01
“对不起,林山,我们真的不合适。”
这已经是叶晓晓第三次拒绝我了。要说心里不难过那肯定是假的,可我还是不会放弃她,毕竟母胎单身的我好不容易才遇见一个真心喜欢的女孩子。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我认识她的两年里,她身边根本没有其他男生,按理来说,我应该是她在大学里搭话最多的异性了。凭借男生的第六感,我相信她是喜欢我的。
叶晓晓性子清冷,身边几乎是没有朋友的,每次她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都是一个人背着小包,步履匆匆,一副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室友评价说她不食人间烟火,跟周边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但我见过她接地气的一面,虽然那是她崩溃的样子。
好像是一天傍晚,我回五楼实验室去拿落下的水杯,刚走上三楼,就听见了有人抽泣的声音。好奇心驱使着我走了过去,在楼梯转角的第一个教室里,一个女生趴在桌子上,肩膀微微抖动着,低低浅浅的哭声从教室里面传了出来。
我看不见那个女生的脸,可当我看到那个浅灰色的书包,还有书包链子上挂的那根羽毛时,我才惊讶地发现,那个人就是叶晓晓。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除了平静之外的姿态。
我想,一个故作坚强的女孩子脆弱的样子应该更让人心疼吧。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她有了种莫名的感觉,打心底里很想保护她。
02
我和叶晓晓是在喝茶的地方认识的。
老城区有家开了六年的茶馆,大一的时候我跟室友出去玩偶然看见的。里面的装潢有点古风的韵味,人来人往却丝毫没有沾染上那种浓厚的市井气息,仿佛每个人踏进这里都变成了文人墨客,品茶品生活。
我第一次走进茶馆就看见了披肩直发、身形高挑的叶晓晓,她在那里兼职,说起来第一眼倒真觉得她气质挺适合那里的。那段时间我有事没事就往那里跑,想跟她混个脸熟,刚开始怕尴尬还会拉着我室友一起,后来索性就一个人过去,在那看书或者打游戏,一待就是一下午。
慢慢地不那么生疏了,我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她说话,大多数时候她都只是礼貌性地回答我,很少跟我说什么多余的话。
叶晓晓和我同一个学院,偶尔会一起上公共课,她永远是一个人坐在前排,孤零零的。我算是那种脸皮比较厚的男生,有时候我就会直接坐到叶晓晓旁边,怕她排斥,中间会隔一个位置,想尽办法地找话题跟她聊天。
就这样主动着,我和叶晓晓也算是混熟了。起初只想做朋友来着,后来竟是动了真心。
03
第一次跟叶晓晓告白,是大二刚开学没多久。
我蓄谋了一整个暑假,才想好一个万全之策,就算被拒绝,两个人也不会太尴尬。
我记得我是假装跟她开玩笑地说我喜欢她,问她愿不愿意做我女朋友。她可能习惯了我平时嬉皮笑脸的样子,就没太在意,叫我别拿这种事开玩笑。
她哪里知道,我很多真心话,都只能以开玩笑的形式说出来。就这样,我们继续做着朋友,我也继续以朋友的名义喜欢她。
可我哪里甘心只和她做朋友呢?所以第二次我特别认真地跟她表明了我的心意,看着她眼神越来越疏离,最后却只给了我一句“对不起”,我心里特别难受,不知道能说什么,也为此颓丧了一段时间。
此后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都只能远远地看着叶晓晓。她在有意地躲着我,我也不太敢死皮赖脸了,于是我们就只会在不得不碰面的时候朝对方点点头,再无其他。
04
距离第三次表白落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我还没想好该怎么从QQ里跟叶晓晓打破僵局,就突然听到了叶晓晓休学的消息。
明明这个程序很复杂,可等我知道的时候她已经离开学校了,我果然还是不够了解她呀,连她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我都不知道。
从别人口中,我一点点把关于她的碎片拼凑了起来。她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她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闹着离婚改嫁了,对她不闻不问,父亲还有爷爷奶奶对她也不冷不热。可能对她来说,家庭是没有温暖的。从小她就性格独立,对事情特别冷淡,没人敢接近她,上大学也是她自己争取的,两年多来没问家里要过钱。休学据说也是她自己觉得没有办法兼顾学业了,只能先出去工作一年攒些钱再回来把学上完。
我突然特别特别心疼她。难怪她一个人做着三份兼职,那么疲惫却从没有喊过苦,难怪她总是步履匆匆显得没有人情味,难怪她从来不愿意提起自己的家庭,难怪她哭起来那样压抑......生活已经给了她很多阻碍了,她只能坚强地去面对,只能选择一个人孤独艰难地向前。
得知这个消息过了两三天,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她发了条消息:“叶晓晓,我等你回来。”
本来以为她不会回我,本来以为我和她注定无疾而终,但她却在两个多小时后回了我消息。
她说:“林山,我不擅长爱人,也害怕被爱,这样胆怯自卑的我,你真的愿意等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但心里的激动是难以掩饰的。我想了想,说:“你知道我是怎么说服自己跟你表白的吗?”
“我抛了个硬币,跟我室友说,要是正面我就去跟你表白。”两分钟后,她终于问我:“那如果是背面呢?”
“那我就把它翻过来。”
“好,我不会让你等太久的。”
这应该是我这一整年最期待的事了。
其实等待真的是一件很煎熬的事,很多看不见未来的等待更多都是蹉跎了光阴、浪费了青春。
叶晓晓一直拒绝林山并不是不喜欢,而是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害怕被等待,让林山白白付出。
可是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未来,只看着当下的路,等一等或许也是不留遗憾的一种方式。
千言万语也不过一句“我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