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过一篇课文,《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色彩不分(红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再写东西不分(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这些琐碎的小事,在差不多先生长大后,演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事情:十和千差不多,今天和明天差不多,医牛的和医人的差不多,最后甚至因「差不多」的态度而丧命。
我就是那个差不多先生,排版,从来都是差不多就行了,自己没有认真校对,还嫌别人鸡蛋里挑骨头;做设计,自己没有认真思考,精益求精,却嫌领导要求多。工作,差不多就行了,什么工作不是做啊,差不多就好了。
什么时候做事都是差不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也难怪自己一事无成了。
纵观我们身边的人,敷衍了事的人那么多,每个人都想何必认真呢,殊不知,你连认真都不敢,还有什么你可以做的呢。
最近又在看《士兵突击》,那个凡事都死认真的许木木,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人生在世,最怕“认真”二字。你认真,你不一定会输,你不认真,那一定会输。
提到这里,就不由得想起了它的反义词,工匠精神。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差不多就是对自己态度不认真的放纵,就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现在差不多,将来差很多。借此勉励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